人民网>>观点

西安晚报:“教育改变命运”如何能更深入人心?

刘楚汉

2013年03月21日10:13    来源:西安晚报    手机看新闻

201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众教育公平感调查报告日前发布,调查显示多数公众积极评价近三年来教育公平改善的状况,但仍有26.7%的公众对彻底治理“择校热”缺乏信心,有24.3%的公众不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3月20日《燕赵都市报》)

新闻以“超两成人不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为题,似乎对此调查结果,很有些遗憾。其实反过来看,这个结果也可以理解为“近八成人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在思维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应该说这个比例已经很高,近乎一致认同了,何来遗憾?

教育到底能不能够改变命运?其实这更像一个伪命题。现在早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不谈你学识多高,到哪里工作,基本的文化素养总得有吧。不接受教育,做个大字不识的文盲,恐怕真的“命运”不会好到哪去。

再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上学读书吗?当然不是。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是教育。一个人从孩童走上社会,本来就不可能离开教育,所以那些被改变的“命运”,当然也决不可能与教育无关。

当然,调查中的“教育”,包括在“教育能否改变命运”的日常语境中,教育更多是指学校教育,是指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各级公共教育。不过即便如此,“教育改变命运”应该也是肯定的。没有教育,很多落后地区的孩子也许永远走不出大山;没有教育,很多农村子弟也许一辈子喝不上咖啡。“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白岩松的一句笑谈,引起学生和社会的广泛共鸣。这些,无疑都是认同“教育改变命运”的生动注脚。

教育当然可以改变命运,但这只是对教育单纯的考量,如果把教育与其他社会元素并列到一起,恐怕就不那么容易回答了。通过教育是可以改变命运,求得一份不错的工作,可也许有的人只因为出身不同,就注定会有一份更好的工作。通过教育是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可也有些人也许接受的教育不多,却凭借潜规则等比接受更多教育者财大气粗。尤其,当这些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教育改变命运的怀疑当然也就无可避免了。

现代社会,多元发展,教育早已不再也不应该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不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理应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这也意味着,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投入,提高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更要求社会逐步建立起相对公平的社会竞争机制,为每位受教育者提供畅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唯有如此,“教育改变命运”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分享到:
(责编:齐贺、王倩)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