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京华时报:铁腕治污染更需断腕转方式

李力言

2013年03月17日09:38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对重污染地区出重拳、用猛药”,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记者会上,再次宣示治理决心。“重拳”“猛药”中,力度最大的一招,就是将督促国控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测信息向社会公开,在重污染地区实施大气污染物的特别排放限值。

其实,早在2月底,环保部就发出公告,在重污染区域对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行业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其治理锋芒,从严管个别排污企业,到剑指六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覆盖地域之广、涉及行业之多,堪称“迄今为止我国污染治理史上最严厉的一项措施”。

从技术上分析,通过设定特别排放限值,一方面加大了对重污染地区排放的控制力度,提高了地区的环境准入门槛,倒逼企业削减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地方提高排放标准的控制水平。铁腕治污,当然有利于生态恢复,但更关键的是落实,只有执行到位,才能收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之效。

就在这次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是普遍现象,如何从源头上避免“带病”项目上马?事实上,这也是本次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从大家的建言献策看,铸造环保利剑,还得靠法治。无论是完善环境法律体系,还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追究违法者责任,都必须通过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切实提高环境门槛,实施最严厉的治理手段,对企业乃至地方形成环保强势。

正如吴晓青所言,环保不仅要出“重拳”,还要打组合拳,进行系统治理。人们往往对污染的外在表现印象深刻,对造成污染的病根缺乏足够关注。雾霾频发、污水横流背后,其实是粗放型的投入产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高耗能行业的产能过剩等深层原因。治标更需治本,不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转型,“美丽中国”就难以实现。

几年前,太湖爆发水危机,环保部曾在太湖流域实施特别排放限值,启动全面治理。从实践看,铁腕治污的种种举措,对扭转水环境恶化趋势固不可少,但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大力调结构、转方式更是影响深远。几年间,太湖流域累计关闭化工企业几千家,关停重污染企业上千家,代之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高效农业的兴起。在重拳出击中,产业格局实现了凤凰涅槃。

发展上脱胎换骨式的改变,为太湖生态由总体稳定向局部好转打下了底子,虽然重现“美在太湖水”还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但起码已经踏上了生态回归的“美丽之旅”。太湖的故事告诉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发展方式、生活方式,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天空与河流。

本报特约评论员李力言

分享到:
(责编:齐贺、王倩)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