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轰动全国的东莞石排“25年免费教育”政策走到了终点。昨天,石排镇相关负责人介绍,3月6日起,对石排免费教育政策进行优化,将教育政策由原来的普惠型优化为注重奖教奖学,帮困助学。这意味着石排从幼儿园到博士的免费教育正式结束。(3月14日《广州日报》)
石排镇“将教育政策由原来的普惠型优化为注重奖教奖学,帮困助学”,当然意味着“25年免费教育”正式结束。不过,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石排模式”错了,石排曾经的尝试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
也许石排教育政策的改变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不外乎两点:一是财政的压力,二是镇领导的变动。对于前者,当时的镇委书记早就做出了回答:经测算,免费教育年实际资金投入约2000万元,“要花这笔钱,搞穿衣戴帽等形象工程也可以。最简单的,将石排大道两边的石头都换成花岗岩,就能把钱花完。拿出修一公里路的钱,就能保证每个户籍学生一年的学费,哪个更划算?”
这笔账,任何时候算都没错。一个财政收入3亿多的镇,拿出2000万元搞免费教育,似乎并不是多么难以承受。就算财政真的有困难,也不见得非得拿免费教育开刀。显然,“25年免费教育”的取消反映出的,只不过是镇领导的继任者执政思路的改变而已。
其实在石排推行“25年免费教育”之初,就有人担心这一政策会不会因为镇领导的离任而“人走政息”。现在只不过是不幸被人言中罢了。石排取消免费教育只是说明,任何一项民生工程如果缺乏顶层设计、缺乏制度刚性的约束,就没有足够的稳定性,就算对老百姓再有好处也没用。
“25年免费教育”虽然已经被取消,但“石排模式”必然会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石排模式”促使人们思考,我们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是不是可以从免费教育开始?一些比石排经济发展水平更高、财政实力更强的地区,是不是可以继续进行尝试?这样的想法也必然会转化为老百姓的诉求,并逐渐反映到国家的政策层面。
“石排模式”并没有错,把越来越大的财富蛋糕分出一块来办免费教育,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成为所有主政者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