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武汉科技大学了解到,该校本学期出台《学生聚餐管理规定》,未经批准聚餐的学生将受到处分。《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学院各班级、团体等组织因毕业、学生活动需要聚餐,应提前向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填写《聚餐审批表》并批准后方可聚餐;聚餐时一律不得饮用各类白酒,饮用啤酒及饮料也必须适度;因酗酒而受到处理的学生,将停止获得各类奖助学金的资格;毕业聚餐时辅导员或班主任必须全程在场。(3月13日《武汉晚报》)
反对
强制管理落伍
禁止学生酗酒,当然是对的,甚至应该给酗酒学生一定的惩罚,以儆效尤。但是,因此就要学生聚餐必须先申请,那就是因噎废食。
按照这样的规定演绎下去,我们的学校领导一定很忙,因为每到学期初,学期末,学生总不免要聚餐,我们的学校领导就要审批若干表格。同时,我们的学生也不得不说:报告校长,我们要聚餐了。
当然,学校管理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这个办法实在又走上了一条强制管理的愚蠢路。我们的大学生都是成年人,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大学教育管理者更应该学会用智慧的办法,情感的疏导去解决大学生遇到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从聚餐文化,饮食文明,等诸多角度去教育大学生,去引导大学生,把聚餐文明当做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平台,当做搞好大学生教育的一种教育契机,这样,既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能提升大学生素质,还能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
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更应该在探讨、在辩论、在研究中提升教育质量,这是大学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的大学教育还用强制管理的办法,那就实在有点太落伍了。强制管理下的大学校园里走不出具有探索精神,创新品质的人才精英。
当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还是因为我们大学教育的行政化思维在作怪,这样的思维与大学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应该摈弃。
大学之所以大,就是因为包容,教育智慧大,教育情感大,教育内容大,能够为教育智慧闪烁,为学生成长进步打造一个广阔自由的的园地。我们的大学应该用大的胸怀去审视学生问题,去研究学生的问题,去解决学生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写的大学生。
殷建光
学校管得太宽
大学生都已经成年,是否选择聚餐本应是一项自由权利,何以竟要由学校审批?如此“规定”,实在让人大跌眼镜。或许,武汉科技大学出台这一管理规定有其无奈之处,比如,学生聚餐常常造成晚归现象,既伤害学生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形象,更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甚至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
就此而言,严格控制学生聚餐,可以维护学校教学生活秩序,避免酗酒和浪费以及意外事件的发生。但问题是,即便再善意的目的,学校也无权限制学生自由选择聚餐的权利。靠这种挤压,即便能得到井然有序的秩序,但在这种不自由状态下,谁能体会到快乐?
更何况,如此严苛、逾越基本权利的管理,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把学生逼出校门,出现醉酒后外宿的现象,更无助于同学之间沟通感情。说到底,学校这种对“以禁代管”的依赖,深层次原因在于只对学生的成绩感兴趣,除此之外,则是能少操心就少操心,由此以严苛的管理代替教育的繁琐,就必然成了想当然的选择。
为了确保教学生活秩序,学校宁愿把大学生当做幼儿园小朋友一样管起来。然而,必须看到,大学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聚不聚餐、喝不喝酒是自己的事情。在尊重学生自主权的情况下,要想改善大学生酗酒,避免聚餐可能带来的风险,维护教学生活秩序,学校还需要更加积极地作为,而不是靠严苛地管控来实现上述目的。
首先,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与酗酒相关的教育,由专业人士进行教育和引导,强调指出他们给其他学生带来的危害,也让他们懂得酗酒可能造成的身体危害,真正在意自己的健康;其次,学校应把那些经常酗酒狂欢的学生介绍给医疗机构,以帮助其矫正观念。而更重要的是,必须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让他们学会遵守公共秩序。
禹海君
赞成
为新规拍案叫好
武汉科大出台堪称高校史上最严厉的“限酒令”,尽管学生们有赞有弹,但笔者却禁不住要为这一新规拍案叫好。
大学生虽说已是成年人,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但血气方刚的他们,聚餐饮酒如果不受制约,不但有碍身体健康,而且难免会出现情绪失控,引发不良后果,出于学生健康安全和校园秩序考虑,这样的限酒令无疑很有必要,也释放出更多善意。
一段时期以来,不少地方都出台了“禁酒令”,但收效似乎并不理想,官员酒后失态甚至酿成交通事故的情况时有所闻,而武汉科大关于提前书面申请、禁喝白酒、违规者停发奖学金、助学金的“限酒令”,这些动真碰硬、防患未然的措施,无疑很有借鉴意义。
当下公考热相当流行,这些高校学子将来必然会有一部分走进公务员序列。所谓习惯成自然,从学生时代抓起,让大家养成限酒的良好习惯,自然有利于日后进入官场后保持限酒自觉,对于改良官场酒文化不失积极意义。
因此说,高校聚餐须书面申请,实行严格的限酒令,好得很!
范子军
提倡文明聚餐
一些网友拍砖,其原因恐怕是没有认真阅读这条新闻,而产生了一些误解,以为这是学校在干涉学生的自由。
其实该校出台的这项规定,指的是各班级、团体等组织因毕业、学生活动需要聚餐时,应提前向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填写《聚餐审批表》并批准后方可聚餐。而对于学生之间的相约聚餐,则不受该规定的制约。
现实生活中,高等院校中各班级、团体经常开展一些学生活动,特别是毕业聚餐,更是无酒不成席。不少学生喝得酩酊大醉,甚至出现酗酒闹事、酒精中毒等事故,不但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不利。武汉科技大学规定,这些集体活动必须事先申请,并规定不准饮用各类白酒,饮用啤酒及饮料也必须适度;因酗酒而受到处理的学生,将停止获得各类奖助学金的资格;毕业聚餐时辅导员或班主任必须全程在场。
应该说这些规定,是提倡文明聚餐,其出发点是爱护学生,是防止过度饮酒而出现意外事故,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并不是学校管得过宽,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毕竟这些学生活动是由学校有关方面参与和组织的,这些集体活动不仅是学生行为,也是学校行为。学校作为这些活动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对其就餐方式提出要求,也是合乎情理的。否则,出现酗酒闹事、酒精中毒等事故,学校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还应指出的是,尽管该校没有对学生之间相互约请提出这方面的限制,作为学生在聚餐时,也应文明聚餐,避免酗酒和浪费及意外事件的发生。
夏慧萍
■三言两语
●该校某学院的一名学生会副主席说,禁酒令好,作为学生干部应酬多,很多时候不想喝,但最后都喝得不省人事,禁令可缓解压力。集体吃饭都怕,这非学校特例,严格抠规定,婚宴也要报批。只是这干部越听越像机关的干部。
——王攀
●亲们,快把经常喝高的童鞋揪出来面壁。
——莫聪
●申请该怎么写呢?
——冷星光
●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高校走火入魔到何种程度。
——费京青
●据说目前还没有接到申请……看来科大还是男生多,吃饭喝酒很让学校担忧啊!
——辛木
●真是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了吗?
——刘炎炎
●因为外面地沟油太多?
——何兵
●管管也是好的,有的人喝醉酒之后是挺让人讨厌的,还自以为潇洒呢。
——梁飞
●用助学金去挥霍,那是绝对不允许的;但关于奖学金,我们是否应该采取别的方式去引导,不是禁止呢!?
——母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