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刹车”新闻:司机昏倒前急刹车,救了一车人的命。在济聊高速上,客车司机宋洋脑干内出血,凭借最后一丝清醒紧急踩下刹车,把疾驰车辆停在应急车道上,将33名乘客从危急线上拽了回来,成为昨日人们口口相传的一条新闻。而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浦东一路公交车驾驶员在运营途中突发脑梗,昏迷之前艰难踩下刹车、停稳车辆,保住了车上10多名乘客安全。
真是无独有偶,祸不单行。最近百日内,在重庆,一公交女司机突然胃痉挛,头晕目眩难忍疼痛,在倒下前用尽气力拉起手刹;在长沙,30岁的男司机等红灯时突然手脚抽搐,在驾驶座上晕倒,好在手刹已拉好。
急刹救人频频,众多报道都用“惊险一幕”、“感人一幕”来描述。的确,司机在如此危急关头,出于职业精神,或者说本能反应,完成了最符合规范的操作动作。他们可以被称为在平凡岗位上的“救命英雄”。
然而,这样的“剧情”不断重演,不仅乘客们会后怕,车厢外的公众也为此捏一把汗。假如司机病急病重,一时无法控制车辆,酿成的后果……
司机情急之下踩住了刹车,可谁来为他们的生命健康隐患 “踩刹车”?据报道,此次突发脑梗的上海司机56岁,有近30年公交驾龄。公交公司表示,考虑到年龄和疾病因素,即使他将来痊愈,也不会重返驾驶员岗位。从去年开始,沪上开始试点公交驾驶员“提前退休”机制,55岁以上男性,如身体条件不适宜继续承担驾驶工作,在本人自愿前提下,可参照相关特殊工种提前办理退休。
“提前退休”是一种预防机制,但也可能存在安全滞后性。对司机师傅健康状况的监测和预警应当成为一种科学与严格的长效机制,对他们的健康服务也应更加到位。有了例行体检这样的制度保障,还需落到实处。就私车驾驶员体验而言,几分钟内“走过场”的不算少,而公交驾驶员的体检决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众所周知,公交司机工作辛苦,即使开空调车,也免不了日头照晒,不少司机的左半边身体暴露部分都比右半边显黑。这还只是外在,一些医学专家认为,公交司机作息饮食不够规律,关节肌肉姿态固化。加之受到路况、车况、乘客、其它司机等因素影响,司机心理健康水平也易波动。
推而广之,近年来出租车“的哥”空车猝死的消息也不止一则。他们同样是城市公共服务系统的一员,其生命安危关乎公众的生命安危。为了工作,为了生活,司机可能加班加点、“多快好省”地干,长期处于疲劳边缘,身在亚健康状态。如果未优化调度、未合理排班,不配以定期保健,这种“黄灯”完全可能转为“红灯”,亮在司机和乘客的生命健康之路上。
再推而广之,除了公交车、出租车司机,还有大量公共服务岗位都需要社会投入更多健康关注。比如一些地方为道口执勤交警配发口罩,防止PM2.5等大气污染物造成的长时间健康损害,都是服务职业健康的务实之举。
“踩刹车”是日常驾驶的常规动作,为的是避免威胁交通安全的事态发生。常踩踩刹车,在基层上保障城市安全,才能在关键时刻不至于“急刹车”,酿成危险乃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