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声音: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2013年03月08日08: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善行善试 趟出转型新路

  袁纯清代表(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山西的发展力主要体现为转型力,没有转型发展就没有跨越发展。要通过抓好试点闯转型之路,通过项目建设增转型之力,通过攻坚克难破转型之题,通过创新机制兴转型之业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世界性难题,更是山西发展的一次全方位变革。国家批准山西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山西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和改革平台,山西也因此承接起为资源型地区转型破题趟路的历史使命。通过努力,山西资源就地转化率、新兴产业占比率、传统产业循环率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转型项目建设力度明显加大,转型发展呈现强劲势头,赋予山西发展新的内涵和空间。

  山西的发展力主要体现为转型力,没有转型发展就没有跨越发展,就难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乘势而上、借势而进,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进一步推进全面转型和深度转型,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抓好试点闯转型之路。坚持以产业升级为中心、企业转型为主体、园区建设为承载,每个市选择两个县、两个工业园区,每个县选择一个企业以及省属国有重点企业开展试点,使试点成为创新突破、创造开发、创优争先的过程,探索和积累宝贵经验。

  通过项目建设增转型之力。推进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六位一体”,实行省委常委、副省长联系重点项目制度,扎实推进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和带动力强的转型标杆项目,以项目支撑和推动转型。

  通过攻坚克难破转型之题。围绕经济转型、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生态修复四项任务,明确转型综改试验的行动路线和操作细则,破解生产要素过度向资源型产业集中的难题,努力改变一煤独大、结构畸重的产业格局;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难题,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通过创新机制兴转型之业。自觉担当,敢为人先,既要用好“拿来主义”,又要提高原创能力,既要注重顶层设计,又要善于“摸着石头过河”,做到快行快试“摘桃子”、善行善试“吃螃蟹”,创新产业转型促进机制和土地管理机制、理顺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进资源税改革、建立生态环境产权制度、发展资本市场,用先行先试这把“金钥匙”,开启思想大门,破解发展掣肘,打开发展空间,激活各类要素,释放改革红利。

  本报记者  刘亮明  冀  业整理  

  实事点击

  创新模式理念

  提升循环经济

  目前,山西正围绕提升资源就地转化率和循环利用率,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通过深化劣质煤生产煤基合成油、煤焦油深加工和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等发展模式,努力以全循环理念组合产业、链接企业、建设园区。

  

  找准定位 谋求跨越发展

  王君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首先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着眼内蒙古长远发展,科学确定新阶段的发展定位,着力建设“五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和经济带”

  2012年,内蒙古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人均财政收入超过1万元,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跃上“双万”台阶的省份,标志着内蒙古的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在肯定成绩、保持信心的同时,还必须清醒认识内蒙古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准确把握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不断加大调结构、转方式的力度,扎实做好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两篇文章,努力实现新起点上的新跨越。实现新的跨越,首先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着眼内蒙古长远发展,科学确定新阶段的发展定位,着力建设“五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和经济带”。

  加快建设“五个基地”,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变化,依托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狠抓重点骨干项目,努力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着力构筑“两个屏障”,凸显祖国北疆新功能。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扎实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全力打造“桥头堡和经济带”,增添经济发展新活力。大力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积极推进中俄蒙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国际通道、对外窗口及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

  新的发展定位,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的深化细化具体化。我们将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发展路径,突出工作重点,强化保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早日把这一宏伟蓝图变为壮美现实,努力让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变得更加富饶、更加迷人。

  本报记者  汪  波  贺  勇整理  

  实事点击

  壮大县域经济

  促进均衡发展

  今年,内蒙古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来抓,正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考核激励办法,并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发展特色产业,抓好城镇建设,改善发展条件,优化发展环境。

  

  拼搏追赶 推动由大变强

  王东明代表(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好。我们要坚持民生优先、共同富裕,把加快发展与富民惠民统一起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四川人民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是,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今后几年,要在坚持主题主线的前提下,保持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追赶跨越的发展态势,奋力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四川有21个市州,成都经济总量占到全省1/3,其他市州经济规模还不大,全省经济缺乏强有力的梯度支撑。今后一个时期,将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在继续支持成都领先发展、提升首位城市的同时,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做强市州经济梯队,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形成一批经济总量超过1500亿元、2000亿元的市州。做大区域经济板块,重点发展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发展。

  与全国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不同,四川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走产业兴省之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油气化工、钒钛钢铁及稀土、能源电力、汽车制造等七大优势产业,着力培育万亿产业、千亿园区、百亿企业,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走统筹城乡发展之路,抓住机遇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好。我们要坚持民生优先、共同富裕,把加快发展与富民惠民统一起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一方面,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增加群众收入,从整体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加大民生投入,守住“保基本”这个底线,让特殊困难群众能够吃饱穿暖、有房住、有病能正常就医、子女能接受义务教育,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本报记者  张  忠  王明峰整理  

  实事点击

  实施新村建设

  开展扶贫攻坚

  四川坚持民生优先、共同富裕,在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集中开展扶贫攻坚。把扶贫新村建设作为综合载体,彝区实施“彝家新寨”工程,秦巴山区建设“巴山新居”,藏区建设半牧区和农区新村,加快改变落后面貌。

分享到:
(责编:齐贺、王倩)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