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解放日报:“堵部长”

朱珉迕

2013年03月06日10:09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在全国人代会开幕的早晨,人民大会堂往往有三个地方最受瞩目。大礼堂自不必说,东门外广场因为有代表入场,总要“谋杀”许多“菲林”,而最热闹的地方恐怕是北大厅。因为列席大会的政协委员从这里走,而政协委员中有许多国家部委一把手。

“堵部长”,是许多记者两会报道的重要任务,甚至头号任务。谁都知道,作为一年中最大的政治事件和政治新闻最集中的平台,部长身上的新闻价值不言而喻。于是“堵部长”的风景频频出现,甚至有些“惨烈”——政协会场就有记者在围堵过程中被挤倒;人代会好些,大多数记者在隔离线外“喊”部长,更多考验的是嗓门。

笔者第三次进大会堂采访开幕会,照例也先去北大厅。场里多了扩音器,受访部长的声音基本可以传遍大厅,也有工作人员和获许进入内场的记者同更多外围记者配合帮着“抓”人。部长们一旦被“截留”,多配合答问。商务部长陈德铭和颜悦色道,“现在我不该接受采访,因为我还没有学习总理的报告”。当然,最终他还是架不住记者热情,就三一重工诉美案表达了态度。不少记者事后说,比之一些金口难开的名人,今天部长们的回答尽管简单,却也坦诚,显开明之风。

然而,“堵”毕竟不是采访的首选。部长们还“要进去开会”,能给只言片语已不错。若遇“连拉带拽”也不开口者,恐怕谁都只能“唉呀”一叹,转而去盯下一个。偏偏这样的概率并不低,“堵部长”有时也就不免形式大于内容,甚至“堵”的本身走了样,让采访变成一场“躲猫猫”。

回程大巴上,我们与代表交流,也聊到这个话题。“堵部长”好也罢乱也罢,能肯定的是,这是我们所处的特定阶段的一种折射。这个开放的时代,记者的本能驱使着“围堵”新闻的脚步,虽时有踉跄,却也是进步。既然是“阶段性产物”,那么记者也好,部长也罢,都有待不断完善和进步。对记者而言,部长总是要“堵”的,但若有朝一日,“堵”部长的过程会少一点喧闹和仓促,多一点理解和务实,那便意味着,这个国家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本报北京3月5日专电)

分享到:
(责编:张元玲(实习生)、张玉珂)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