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程序实了,民主才硬

本报记者  詹  勇

2013年03月05日08: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4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现场。虽然距开始还有1个小时,但记者们早把会场围得水泄不通。人多座少,从手包到纸张都成了占座工具。这种“圈地运动”之下,有的媒体记者一占一大片,有的记者只好对着空座干瞪眼。突然,会场主持人果断宣布:“到10点10分,占座一律无效。”一句话打破了僵局。

  通过设定时限,兼顾先来者、后到者利益,使座位更公平分配,让各媒体都有入场机会,这样的“占座规则”避免了“记者多、媒体少”的问题。窥一斑可见全豹,观察两会,“规则”不只体现在占座位这样的小事,更体现在参政议政、依法履职等“国之大事”。

  从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式上强调大力推进人民政协履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严格根据法律、依照程序确定了16项议程,再到不少媒体介绍国家机构领导人的选举流程、法律依据,会场内外,讲规则、重程序,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和行动。这让人们对代表委员们开好会、尽好责充满了期待。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两会作为民主政治重要舞台,也是展现民主政治“程序化”的一大窗口。比如,就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向新闻发言人傅莹提问,本次大会和往届相比,会期压缩不多,怎么理解?

  从程序的角度看,这次大会包括审议多个报告、人事任免等众多议程,都是事关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马虎草率不得。因此,必须有足够时间让代表们充分讨论、酝酿、审议,必须严格按法定程序扎实推进,会议才能确保实效性、具有正当性、彰显公信力。

  不简单以会期论会风,而是尊重程序、着眼议程、抓好议题,这既是求真务实的做法,也体现了一种程序意识。代表委员们围绕各项议程议题,热烈讨论、深入交流、认真探讨,就会让人更加感受到民主政治的热度。同时,履行程序的过程,也是汇民智、集众思、谋良策的过程,这又带来了民主质量的提升。事实说明,有扎实的程序,才有过硬的民主。

  古人云:小智治事、中智用人、大智立法。两会对规则、程序的重视和遵守,正是在依法治国大框架下来实施的。小到按规则占座,大到按程序开两会,都是法治精神的体现。推而广之,这种意识与行动成为全社会自觉,则法治建设有望、法治中国可期。

分享到:
(责编:齐贺、王倩)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