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羊城晚报:中学生人均15万去南极科考,何必大惊小怪

斯涵涵

2013年03月03日09:19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媒体报道,寒假期间,华师附中17位中学生远赴南极开展了为期18天科学考察冬令营活动,团费人均15万元。该校是广东省第一所组织学生远赴南极科考的中学。

一提到南极,巨大的冰盖、绝美的风光,还有憨态可掬的企鹅就会浮现在人们脑海,能够去到那里,相信是很多人的梦想。中学生南极科考原本是很让人羡慕的,然而那团费人均15万让有些人心里起了个疙瘩。

其实,“南极科考团”不必只紧盯着那15万。首先,我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已取代日本成为亚洲和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场。15万对于部分人群来说,相当于欧美豪华游,在其支付能力之内。而欧美豪华游常有,南极科考不常有,中学生去南极更是凤毛麟角。教育支出一直是我国家庭费用的大头。为了增加孩子的学习经历,有利于孩子成长,只要有这个机会,很多人会不惜一试。

但不是任何人交足15万就可以登上南极的。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风大和干燥。去南极科考是人类与大自然无穷力量间的斗争,也是人类对自己极限的挑战。因此,挑选团员是要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心理素质考验及必要的体能训练,还需要顽强的意志力,这对于好奇心强、身心俱处于成长、向上阶段的中学生而言,是一次全方位的学习锻炼机会。

据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说,中学生参加南极科考,条件一是有志向,二是有兴趣,三是有吃苦精神。17位学生多次登陆南极岛屿、南极大陆,按照事先拟开展的研究课题,通过测试、拍照、采样、访谈等记录形式,进行了各种生动活泼的科学体验和考察活动。有学生说,当看到南极大陆时,内心无比震撼,非亲身体验者不能体会。虽然15万花费不菲,但是对于提升学生们的科学兴趣、严谨的科研精神、增长见识都大有裨益。

当下,全世界正在展开新的探险时代和一场没有硝烟的征服战。而科考与金钱不是单纯的因果关系。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曾经指出,“可能有人会说,与其将钱浪费在毫无结果的对新的星球的研究上,还不如花钱来解决我们地球的问题,如气候变化和污染问题。”他也担忧“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走进科学”。霍金反问“难道人类的未来不值这么多吗?”依此类推,中学生现在花费15万去南极,但是他们的未来可能要远远超出15万,从小的方面来讲,对其自身成长和社会都激起了极佳的连锁反应,从长远来看,谁知道他们之中或他们周围不会成长出一个极地冒险家或航天员,做出一番惊天伟业呢?

分享到:
(责编:张元玲(实习生)、张玉珂)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