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羊城晚报:查实“问题大米”流向平息公众忧虑

洪 绩

2013年03月02日10:49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近日媒体披露的“镉超标大米流入广东市场”的消息,迅速搅动公众的忧虑,惊动广东省高层。深圳市粮食集团采购的上万吨“问题大米”到底是退回了湖南,还是流向广东人的餐桌?涉事方称“没让一粒不合格粮食流入市场”是否可信?相关问题急需得到答案。

从媒体连续两天的报道来看,涉事单位有关“问题大米”流向的说法可谓针锋相对。湖南多家国家粮库称,2009年深粮集团在湖南购买上万吨食用大米,经检验重金属含量超标,但因大米价格上升,深粮集团却将这批大米销向口粮市场(2月27日《南方日报》)。而深粮集团则称,不合格批次的大米当年已由湖南方面提走并退回货款(2月28日《羊城晚报》)。孰是孰非,外界一时实难判断。

虽然“问题大米”去向争议之外还有别的纠葛,比如供货方称深粮集团将大米送检是为了压低进价。但是,湖南大米重金属普遍超标和深粮集团采购那几批大米镉超标却是公认的事实。由此,查实这些“问题大米”的真实流向就成为必须破解的问题。

目前求解事件真相的进展更多还仅是深粮集团自证清白,但其“证据”并非已完全可消除人们的疑虑。例如,深粮集团出示的是退货退款的部分单据,仅是“部分单据”显然还难以证明“问题大米”已全部退回。与此同时,深粮集团称2009年事发后已停止进湖南大米,但其展示的资料却显示2011年还有2%的采购量,如此明显自相矛盾的现实又如何让人相信其所有说辞都确信无疑!

此事看似一起“过时案”,而且焦点集中于“问题大米”供求双方谁说了假话的争辩。但事实上,其风波已经波及广东省内多个城市的多间企业。一些企业被指曾买入“问题大米”,还有企业现有的湖南大米就被证实存在镉超标问题。因而,上万吨的“问题大米”究竟流入何处,经谁之手流出,深粮集团是否真的可以撇清关系或“已尽到责任”,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在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而致公众焦虑情绪挥之不去的语境之中,再次出现“问题大米”惊魂,公众对于查清事件真相的关注程度可想而知。尤其是,“问题大米”被发现当初,省领导已有“多次重要批示”要求加强监管,严防其流入市场。而几年后这批“问题大米”依然谜团重重,再起风波,且尚需“核实相关情况”,由此可见当时的监管是否及时到位也需加以检讨。

这起“问题大米”风波还扯出大米卫生指标和质量指标的检测问题。国家相关部委办颁布的《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有“正常储存年限内的粮食,检验项目主要为国家粮食质量标准规定的各项质量指标”“色泽、气味明显异常的粮食应增加相关卫生指标检验”等规定,但“问题大米”得以从产地输往异地并可能流向口粮市场的状况,警示卫生监督与质量把关依然存在漏洞及制度形同虚设的问题。

显然,“问题大米”风波不能仅凭涉事企业自证清白,而需监管部门及时介入,揭开真相。发现问题更要不遗余力追根溯源,彻底消灭。否则,必然留下后患,形成更大的安全隐患。

分享到:
(责编:张元玲(实习生)、王倩)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