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同志 “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之际,第一届全国高校公益论坛举行,第一个全方位支持大学生公益的平台——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 “公益未来”项目设立,让人为之叫好,也令人不禁深思。
雷锋精神,从50年岁月穿行而来,内涵不断丰富拓展,形式不断发展变化,主题不断与时俱进。从做一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螺丝钉,到如今的爱岗敬业;从最初的助人为乐、“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到如今微公益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志愿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将学雷锋常态化。雷锋精神最具核心价值的逻辑起点——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活的灵魂,经半世纪历久弥新。
如今,“高校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公益参与、组织的热情和经历,甚至有些同学将投身公益事业作为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选择。 ”“公益未来”项目计划在五年的时间里支持全国1000个高校公益社团的发展,带动500万人次的大学生参与公益,培训2000名学生公益社团领袖。有了全方位支持大学生公益的平台,自然要为之叫好。
但另一方面,这一平台时至今日才设立,多少有些让人没想到。尤其是,相比这些年商业化浪潮中,那么多论坛平台的风起云涌、层出不穷。这固然可以说,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水到渠成。但我们迫切希望看到,今后此类社会正能量、时代新风尚的亮点也能频出,在规范务实的前提下,同样风起云涌,层出不穷。
眼下,学生公益社团普遍缺乏专业指导,即使有创造性的想法,也往往因缺少资金而作罢。
公益,正呼唤加速度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