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某单位工作人员小陈向记者吐槽,上班第一天,居然要帮领导女儿做寒假作业,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领导说,做点作业,就当练练手。”说起这事,小陈有些哭笑不得,“这次居然出动了9个员工,连司机都贡献出来,而且这孩子要求特别高,原本是四道作业任选一,她全部都要做,但自己却一点不参与。”(2月27日《钱江晚报》)
反对
权力私用 过度溺爱
不管什么单位,权力文化都是相似的。当领导、老板的,习惯了把手下人当作私有工具,呼来唤去。当过领导的常常叹息世态炎凉,说我刚退下来,下属们对我的态度就不一样了;我在位时,每年孩子都能收到上万压岁钱,今年退了,过年居然连个给我拜年的都没有……真是人走茶凉。然而要我说,当过领导的人有没有反思,你在位的时候和下属的关系是不是真正的同事关系?
一则“替领导女儿写作业”的短篇故事,透出的是多视角的社会文化、权力心态。最大的问题,还是培养教育孩子的理念。老师、网友们都认为,这个当领导的孩子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教子无方,这样下去会害了自己的孩子。
溺爱,是不用说了,这位“领导家长”爱孩子的方式,问题确实不小。但他一定不认为这是在害自己的孩子,如果他对当今社会“拼爹”规则是深信不疑的,或许他认为,只要有他这个“爹”在,那么作业写得好不好就算不得大问题。然而我却觉得,该“爹”的思维方式存在严重问题:社会在不断发展,任何规则,特别是潜规则,不可能一成不变;那么“爹”不可能成为永远的“硬通货”,不可能是拼不完的资源。况且,从这位“爹”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来看,在领导岗位上能走多远,以后会不会栽跟头,我看都难说。
时下沸沸扬扬的李天一案,被认为是家教失败的典型案例。被溺爱的后代很难成才,这是古已有之的哲理,道理上一点都不复杂,可很多高智商的父母却都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弱智”,或许这也是人性弱点的无奈吧。而且这种问题上往往是“当局者迷”,不是说教能够解决的。而领导动用单位资源为其溺爱孩子服务,则不仅是教育子女方面的问题,还从一个角度折射出权力私用、权力腐败无孔不入,权力道德丧失底线的严峻现实。不能以“二代”划分群体,道理上没错,但权势富贵溺爱下的“二代”其成长方式更容易扭曲,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马涤明
不劳而获 贻害无穷
因为孩子的作业量太多,如今的家长,替孩子完成作业的事恐怕很少有人没干过。不过,孩子作业的“枪手”由领导指定自己的下属来代为完成,还是很新鲜的,特别具有“中国特色”。这位孩子的作业量是否达到了必须找“枪手”来完成的地步?应该不是这么回事。那不过是一道四选一的题。但领导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不仅要体现自己特别能干,有能力将四道题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更重要的是,自己可以根本不亲自动手。这不能不让人感叹,有个当官的爹实在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这孩子在本该由自己动手做的小事上,就开始享受当官的爹有权这一福利,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一位官员,只因为自己的孩子作业这么一点小事就无所顾忌地乱用手中的公权力,足足找了9名下属为他的孩子无偿打工,可见这位官员是将下属当家奴,在公权力的使用上肯定是非常随意的,这样的问题显然应该被追究;再仅从这位官员是一位的父亲角度来看,虽然“怜女如何丈夫”,但他如此乱用权力为孩子做作业,到底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相对于成年人,孩子更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力,需要大人去正确引导。这位官员父亲这样的做法就是明确告诉孩子,你的一切都有身为官员的老爸给你罩着,你可以自己根本不出力、不动手就获得比其他同学更好的享受、成绩、荣誉等。这样的好事大人都很难抵制,更何况孩子?这很容易让孩子爱慕虚荣,滋生不正常的优越感,形成依赖的习惯。当她习惯了这样的不劳而获与弄虚作假,最终对她到底将会是受益终身还是贻害无穷?这恐怕是不难确定的。而且,这样的害她还是通过乱用手中的公权力,这更是双重的错误。
陈家沛
同情
教育功利化的傀儡
纵观当地学校留给这位领导女儿的寒假作业,实在有些超前、有些勉为其难,学校竟然让一名小学生掌握如何将实践作业“上传网站,投稿‘微图’、‘微画’、‘微视频’、‘微文’栏目”,这样的“作业”显然是一些小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此,其实我们反而应该同情这位动用下属资源完成女儿作业的老爸,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迎合学校、为了不让孩子完不成作业“丢人”,被迫出此下策,令人感慨。
一些学校在留假期作业之时,留下一些“不可能是孩子们完成的作业”,已经成为一种时下的教育现状。在一些学校和教育者眼中,喜欢以成人化的思维解读孩子、喜欢让孩子更早熟、更聪明,一些教育机构恨不得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成年人”、培养成“神童”才作罢,譬如茅盾文学奖作家却搞不掂小学作文;2009年媒体报道,一道小学生奥数题竟然难倒了俄罗斯的一位数学家.……但这样的教育显然严重超前也违背教育规律。
在时下不理性的教育观念面前,动用下属资源完成女儿寒假作业的家长,只不过是教育功利化的“傀儡”。在西方发达国家,几岁的孩童们懵懵懂懂、天真烂漫,正是“玩”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们却已经背上了沉重的书包。几年前有媒体报道,美国一家幼儿园的老师因为教会了孩子们字母“O”被告上法庭,家长起诉幼儿园的理由就是因为过早地让孩子认识字母“O”,会扼杀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而我们国内幼儿园却越来越“小学化”、小学越来越“中学化”,教育已经走上了坑害孩子的极端。
毕晓哲
寒假作业变了味
其实,这次寒假“实践作业”挺有意思,也很有意义,内容是同学们寒假时寻访考察家乡变化,用彩笔绘制一幅图画或者四格漫画,展现家乡美景,或者拿起相机、手机进行拍摄。还可以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达,作品可传网站投稿,且作业是“四选一”,负担不重。如果孩子真的能够独立完成或者亲身参与,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观察与动手能力,发掘自身在摄影、漫画或写作等方面的兴趣,还能激发孩子的反思与质疑精神。
作业是好作业,老师的初衷挺好,可惜的是好的作业却没有起到好的效果。“拼爹式”的作业,孩子表面上成了又拍照又写作的全面手,作业质量更是高得可怕,但因为没有自己的实际参与,实际上什么效果都没有,反而增加了孩子的依赖感、拼爹感。
寒假作业变了味,都是功利实用主义惹的祸。这表现在教育上是功利性的教育,一切以成绩、名次说话,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就是实用性,怎么让孩子高兴就怎么样,而对于孩子而言,就是怎样获得荣誉、怎样获得老师的认可。正如有校长所言,碰到一些省市大奖赛,很多老师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助长了孩子和家长弄虚作假的气焰。要知道,一些大奖不仅利于升学,对于学校和老师也是荣誉。反过来,如果在弄虚作假上一票否决,老师更加强调独立性、思想性,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学生何至于不惜借助拼爹的力量来完成?
作业从来就是一种形式与工具,荣誉与奖励本质上也仅是一种激励手段而已,兴趣与成长、独立性与思考性才是教育与作业的核心所在,遗憾的是,因为现实中功利性与实用性的大行其道,很多人往往将重点放在结果而不是过程上,兴趣与乐趣之上那单纯的快乐与理想渐行渐远。
当孩子不在作业中找寻快乐与兴趣而是追求成绩虚荣,又缺乏正确严格的引导和教育,那么作业变味也就没啥奇怪的。
丁洪峰
■三言两语
●请给孩子个性,给权力紧箍咒。
——张京品
●有权人的孩子用权代写作业,没钱没权的除了自己的作业,还得代写作业,做作业都得拼爹。
——肖笑
●我看到这个新闻,很为那个领导的女儿担忧。
——杨凤池
●负责写作文的王先生35岁,为了找到感觉,他得把自己的思想状态转变成12岁的小姑娘。这个领导真可耻。
——江家全
●不靠谱的老师,布置了不靠谱的作业。坑孩子,坑爹,更坑了员工。为了孩子,我们承受了生命中多少不能承受之苦与痛。救救孩子,救救教育。
——张更武
●可笑的教育,可笑的权力。
——宋春杰
●小学开始就团队作战了,要读到大学她的后援团该多么庞大呀!
——钱飞
●新闻出来了,是小陈他们被领导处分或免职呢,还是领导被处分或免职?
——李幸福
●天下还有这样奇葩父亲!
——曹艳
●寻思这份寒假作业得了多少分,及格没有?
——洪宏
●这样的老爸太牛了,我赞一个。圆了我儿时的梦想。
——王亚飞
●动用9名下属为女儿做寒假作业,本身就够吐槽的了。但更加要吐槽的是——9人一共花了3天,熬了2个通宵才把作业完成。你说呢?
——晓晶
●霸气的特权,碰到了霸道的教育!
——孟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