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拼爹”的寒假作业,该怎么打分?

彭爽

2013年02月27日14:1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浙江某单位工作人员小陈向记者吐槽,这个春节过得真累,上班第一天,居然要帮领导女儿做寒假作业,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次居然出动了9个员工,一人拍照,一人写作文,一人制作视频,一人负责传作业,五个员工画画,其中一个是统筹,还有一个司机协助员工外出取景。(2月27日,《钱江晚报》)

“画家乡、摄家乡、写家乡”这份原本让孩子用心去感受家乡纯美的“实践作业”,在浙江一单位领导的“特权” 干预下,9名员工“分工有序、各抒所长”。孩子“不动手”却有“高要求”,致使工作人员文字创作状态需假想、摄影技术靠模拟,最终是航拍、配乐齐上阵,三天两夜“赶工期”,终于在开学之前完成这份“拼爹”的“寒假作业”。只是这样的“寒假作业”,该怎么打分?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该重要性不在于父母教孩子多少知识,而在于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诚然,强烈的“官本位”思想,扭曲了干部的教育观,“特权”心理所外化的行动,在为孩子挡风遮雨的同时也遮住了孩子成长需要的阳光。因此,这份在扭曲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帮扶”下完成的 “寒假作业”,是家庭教育的失职。

拍DV、做报纸等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老师的初衷是强调亲子互动,强调孩子对美的感悟与对生活的热爱,而在某些官老爷那里,却是需要9个员工分工完成。当前卫的学校教育遭遇失败的家庭引导,就会成为孩子的悲哀,而一个12岁孩子“要求特别高,原本是四道作业任选一,她全部都要做,但自己却一点不参与。”此种好逸恶劳、争强好胜、慵懒依赖的心理,让孩子价值观偏航。因此,从孩子个人而言,这份“拼爹”的“寒假作业”,禁锢了孩子的成长。

诚然,在该领导权限范围内,在孩子依赖的眼神中,这份由“一流摄影、一流文稿、一流画画”凝聚而成的“寒假作业”,是“完美”的。但是当原本纯净的“家乡“染上了沉重的“雾霾”,孩子“纯洁“的心灵抹下了“特权”色彩,这样的“完美”除了暴露自身价值的空洞之外,一无是处。

分享到:
(责编:张宏、张玉珂)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