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生态论苑:烟花爆竹摊上事了

武卫政

2013年02月23日05:56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政府不全面禁止烟花爆竹的生产、燃放,那就得引导它转型;严重雾霾等环境污染,也在逼迫这个产业转型

  明天是正月十五,此后烟花爆竹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淡出不等于消失,众多生产企业接下来要为下一个春节做准备。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今年年底这些企业会拿出什么样的产品?进一步追问,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烟花爆竹行业应该如何转型?

  烟花爆竹行业之所以应该转型,是因为它摊上事了。

  春节本来是烟花爆竹行业的“大日子”,但是这几年各个城市均有严格的限放规定。限放的初衷,是引导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和谐共处。限放之初,PM2.5的问题不为国人所知,2011年以来,许多人对PM2.5的危害有了切身感受,认识到燃放烟花爆竹会导致PM2.5浓度升高。今年1月中东部地区多次出现持续雾霾天气,更是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北京、上海、武汉、郑州等等大城市烟花爆竹销量明显减少,燃放量随之少了许多。

  尽管如此,民意依然非常纠结。有人说燃放还是太多,造成空气、噪音、垃圾污染和安全事故。有人说,过年哪能不放爆竹?处处限制燃放,年味太淡了。燃放烟花爆竹是积淀很深的传统文化,全面禁放显然不可取。过去北京等地曾经在春节期间禁放烟花爆竹,后来尊重民意改成限放。但是,有一点不容否认,这种产生于农耕时代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遇到了很大的尴尬。

  农耕时代多为小而散的村镇,大的城市也没有现在的几百万上千万人口,城市里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没有数以几百万计的汽车,没有燃煤电厂,没有众多的工地,平时的各类污染物排放不多;那时候人们也不会买一堆烟花爆竹用汽车往家里拉,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孩子们还是拿着鞭炮一个一个地放,哪像现在动辄1000响、2000响地连放。

  这就说明,农耕时代和现代社会燃放烟花爆竹有显著的量的差别,量变导致质变,现在的燃放带来的污染和安全问题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政府不全面禁止烟花爆竹的生产、燃放,那就得引导它转型;严重雾霾等环境污染,也在逼迫这个产业转型。烟花爆竹不是日常消费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应该利用春节之后到年底这段时间,共同推动它的转型。比如,全面调研全国8000多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情况,通过行业重组、合理布局,逐步淘汰落后和非法产能;制订符合实际的环保和安全标准,引导企业生产、销售环保、安全的烟花爆竹;研发消费者喜欢的电子鞭炮等替代产品……

  中国的城镇化还要持续多年,烟花爆竹与城镇化是对立还是统一,关键在于它能否有效转型。否则,它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这一结果,热爱中华文化的人谁也不愿意看到。

分享到:
(责编:凌陈、张玉珂)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