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和消费,一字之差,含义大不一样。
浪费指的是不当的消费、过度的消费;消费不合理、不适度,过于夸张和铺张,消费便成了浪费;理性消费指的是合理的支出和花费。浪费还会误导消费,破坏资源,对经济发展终将造成极大危害。浪费是一种暴殄天物的行为,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因公因私的浪费现象,都要反对。
但是,这里所说的反对浪费,主要是指反对公款消费中的浪费。因为餐饮行业中浪费的大头,来自公款消费。中国烹饪协会调查了近百家餐饮企业结果显示:餐饮业八成浪费来自公款消费及商务宴请,两成浪费来自团拜会和婚宴,家庭大众消费则很少浪费。所以,反对过度的公款吃喝和限制个人消费,不应划上等号。有的地方岁末的公务宴请减少了,那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反对浪费初见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一种不同的声音:反浪费无可非议,但不要因此影响消费,不要影响经济。
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反对浪费不等于反对合理消费,反对公款浪费更不等于反对个人消费。至于说反对浪费会“影响消费”,那要怎么看。如果指的是公款大肆吃喝受到 “影响”,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倘能把“三公”经费中节约下来的钱,用到民生上,那更是广大民众期盼之至的好事,这只会促进发展,而不会影响经济。
提倡反对铺张浪费,是否会限制和影响个人的正常消费?春节的消费结果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最好的回答。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抽样监测结果,春节长假前四天,上海百余家大中型商业企业共实现销售19.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6.5%。餐饮业尤其是年夜饭生意火爆,成为今年春节市场的最大亮点。由此可见,担心反对铺张浪费会影响正常的消费,是没有根据的。
应当看到,虽然反对浪费来势很猛,各地政府和许多餐饮也制定了厉行节约的相关措施,但浪费现象依然相当普遍。治理“舌尖腐败”必然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持久地铲除“舌尖腐败”滋生的土壤。大力宣传文明用餐,提倡科学合理消费,还要研究政策措施、制订制度规定,通过各种方式鼓励节约、反对浪费,对铺张浪费行为要在制度上加以限制。各地餐饮企业要推广发展节约型餐饮新理念,比如饭店能否消除“最低消费”,等等。实际上,反对浪费和鼓励个人的正常消费,乃是并行不悖的。刺激消费不应借助于铺张浪费。恰恰相反,反对浪费有助于促进个人理性消费。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该花的钱总是要花的,该买的东西总是要买的。理性消费和适度消费成为时代的主流,这是当今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又一个新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