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教师调动竟成“唐僧肉”

2013年02月09日15:16    来源:四川在线    手机看新闻

  新年到了,一学年的上学期也结束了。但是,一则丑闻迟到了:江西萍乡上栗县20多名教师在“正常”调动中被县编办和县人保局分别收了3000元的“编制使用费”和“人事代理费”。这笔钱相当于每位教师白干了三个月。(2月6日《人民日报》)

  “正常”调动之所以加了引号,是因为不正常。首先是进城不正常,这些教师做梦都想进城,但是僧多粥少,城里早已人满为患,进不来了非要进来,肯定不正常。其次是交钱不正常,如果有进城的制度,符合了条件进城就是,怎么会交钱?第三,教育局、现编办、县人劳局的解释不正常,教师进城被宰一刀,竟然一退了之,实在荒唐。

  县编办主任秦国庆表示,收取编制费主要是为了平衡全县教师资源,使城区与山区教师结构更合理,因为城区教师编制都满了,而山区老师不够,不愿去,教学都没法组织。县人保局局长况德萍说,一些老师长期在山区小学或偏远地区任教,因为需要照顾家庭而要求调到城郊学校,由于提出这种申请的老师比较多,为了控制都往城区或城郊调动的趋势,所以收取这笔费用。最高的收3000元,有的收1000元,有些在山区或偏远地区工作10多年的老师,分文未收。县教育局局长黄贤海则表示,2012年暑假,该县教育局对部分教师进行了岗位调整,下达调令时,并未收取任何费用。

  看这格局,上栗县的教师调动要烧三炷香,拜三门神。第一拜是教育局长,看这排队进城的教师队伍,教育局长收费不收费,难说,常理是,要么收钱,要么落人情。第二拜是县编办,还好,人家明码标价,交钱即过。第三拜是县人保局,也是明码标价,高低不同,也好过。看这样子,上栗县的农村教师要想进城,看来不花费上万,根本弄不成事。明码标价的好说,没标价的才难弄呢。那一纸调令,要从教育局开出来,教育局长不点头,是不可能的。可是,要教育局长点头,容易么?

  说这是一则迟到的丑闻,是因为身在其中的老师们几乎没有维权意识,看着“江西省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江西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再加一个“财务专用章”,就懵了,就傻了,心想,官府收费,有票据有官印,这会有假吗?再说了,自己好不容易“活动”来了进城机会,三个月白干就白干吧,走一步说一步,一年一年随大溜,有啥说的呢?

  其实,收取类似不合理费用在该县已不止一次。每年新招聘的教师要交2000元的“入编费”,如果不交钱,直接退回档案,不给上编,也不发半年以来的工资。2012年上栗县教育局分3批招聘了150多名新教师,30万“入编费”进账了。据说,“入编费”主要是为了建档案,实行实名制、信息化管理。

  瞧见没,黑着呢,上栗县这三家政府部门狼狈为奸,运用手中最大化的行政权力,雁过拔毛,不择手段大肆收费。与其说这就叫为人民服务,还不如说是为人民币服务。

  糟糕透顶的是,当这则迟到的丑闻曝光之后,有关部门只是一退了之,表示今后不再收取。这才是咄咄怪事,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流氓和荒唐的事情么?收了一年又一年,钱哪里去了?谁让收的?虽然走马灯似的官员换了一轮又一轮,但是法不责众显然不是理由。我们呼吁,上栗县的这则丑闻,有必要给世人一个彻底交代,目前仅仅一退了之的纠错,显然是在为死灰复燃做准备。谁都知道,一大堆的莫须有理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不釜底抽薪,不刮骨疗毒,无限悲催在后头呢。朱永杰

分享到:
(责编:郑青亭、肖红)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