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重庆三对离婚者公开举行了分手仪式。其中一对90后“夫妻”事实上并未结婚,通过体验这种面临分离的痛心感受,提醒双方要相互珍惜这段感情。仪式结束后,90后夫妻依旧很亲密的手挽手。(1月3日《重庆晨报》)
与吵吵闹闹甚至大动干戈的“闹”离婚不同,有高朋满座和司仪主持的离婚分手仪式,颇有几分浪漫与理性的色彩。在离婚率日趋攀升的当下社会,这种充分彰显和谐理念的分手方式,不仅体现当事人对“好聚好散”夫妻关系的时尚解读,更是促使人们反思浪漫爱情和现实婚姻的情感教育课。
人们常说爱情是神圣的。无论当事双方出于何种考量,抑或是经过了怎样的情感碰撞,热恋中的男女能够在当初从彼此爱慕走到结为夫妻,都注定是一种人际缘分。尽管缘分已尽,分手不可避免。但婚姻破裂未必就印证当初选择结合的错误,珍惜缘分,友好分手,应该是彰显当事男女胸怀与品格的最优选项。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没有爱情至少也应当有些亲情,抑或是友情。离婚分手并不意味着自此形同陌路,不成夫妻也无需反目成仇。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束痛苦婚姻,重启爱情之旅,同样不失神圣。举行公开、庄重的“分手”仪式,无疑是对过往情感的尊重与铭记。
爱情与婚姻,既是人类生命延续的生活主调,更是人们常议常新的社会话题。与步入婚姻殿堂时对未来生活的充满憧憬不同,站在离婚仪式上的当事男女,其五味杂陈的心情可想而知,但谁又会否认这种“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人生体验,不会成为婚姻失败者的精神财富。从分手前最后一次的挽手散步、泛舟游湖,到离婚现场的信物奉还、彼此拥抱,无疑会激起当事男女对过去彼此相识、相爱、相知点点滴滴的追忆。曾经的幸福与痛苦,如今的抉择与解脱,或许会让当事者今后的人生路走得更加稳步与坚实,对择偶多一份慎重与矜持。
在离婚分手仪式上的三对主人公中,最抢人眼球的莫过于其中一对事实上并未结婚的90后准“夫妻”。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种结婚前“试离婚”的情感体验,无异于对坚贞爱情与完美婚姻最根本的“婚前体检”。尽管离婚仪式不失浪漫与时尚,但离婚毕竟是具悲情色彩的无奈之举。“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便是当事人和围观者的第一感受。对于准“夫妻”,体验面临分离的痛心感受,旨在提醒双方要相互珍惜那份情缘,永远相爱相守;对于受邀者,参加离婚分手仪式既是见证更是关注,其震撼与警示效果不言而喻。
爱情诚可贵,婚姻更现实。离婚“分手”仪式,不仅是对“中国式离婚”的模式创新,更不啻于现身说法的婚姻教育课。婚姻如“围城”,热恋情人如何从容入城,已婚夫妇如何经营城堡,分手男女怎样理性突围,离婚“分手”仪式都不失为可资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