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遏制公款吃喝,公布菜单不如公布账单

堂吉伟德

2013年01月30日16:0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1月29日,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提议,对于公款吃喝的监督,应把吃饭与报销分离开来,并对菜单、成员等相关信息予以公示。即官员到饭店吃饭,饭店不能为官员开发票到单位报销。在此条件下需设立公务报销中心,报销凭证是列出详细消费项目的统一票据,内容包括菜的数量、品种、价格以及参加消费的成员、吃饭时间、地点等。(1月30日,中国新闻网)

范柏乃委员的初衷是,将公款吃喝的内容公之于众,接受内部审核和外部监督,以此遏制公款吃喝之风。确实的说,这种设想若能实现,将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问题恰恰在于,公布菜单看起来很美好,如何保证其真实性才是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在权力隐秘化的语境下,这样的制度设计很难得到落实。

公款吃喝大部分是以“你知我知”的状态存在,除了少数媒体曝光外,谁吃的、吃什么、怎么吃其实外界根本无从知晓。《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更是接待的各种标准进行了细化,其制度安排甚至比范柏乃委员的建议更为具体翔实。很明显的是,在实际操作中,管理规定基本没有发挥作用,大吃大喝行为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约束和规范,反倒日益泛滥成灾。

事实上,公布菜单的正效应很容易被弄虚作假而抵消。在供需双方的默契配合下,实际内容和公开情况很难做到一致。在时下的财务核算体系中,公务报销中心其实就是各地正在运行的“会计核算中心”,“一支笔审批”的权力运行以及财务监督体系让吃饭与报销分离开来并不现实,如果仅有形式表现则毫无意义。从一些地方对业务招待费的审计来看,一方面有些单位为了掩盖招待费开支较多的事实,把招待费以“办公用品”、“培训费”、“会议费”等名目变相开支,逃避监督部门监管;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单位利用业务招待费当“掩体”,把跑项目、拉关系、礼金、业务往来送礼等一些不便明列的费用统统列入招待费,使招待费支出居高不下。

明明吃了鲍鱼,却可以公开为吃了稀饭,结果违规者反倒变成了厉行节约的典范。在制约公权力上,财务和账务公开才是真正的杀手锏,这也是为什么“裸账的白庙乡”能引起广泛的关注,也是为什么三公经费公开推进如此艰难,即便已经实施也是反反复复,离真正的透明还有很大的距离。只有当每一分钱花在什么地方都明明白白,公开透明,管住了吃喝的经费来源,控制了公务接待的渠道,“无米之炊”的公款吃喝才有望实现源头治理。

单纯的工具依赖无法解决公帑浪费和腐败问题。临近春节,记者在安徽、江苏、辽宁等地调查发现,一些企业和单位公款消费购物卡,用于发放福利、过节送礼。而新出现的电子购物卡,套现更方便,交易更隐蔽。自然,公布菜单也遏制不了吃喝的冲动,因为吃喝泛滥的根源,还是钱袋子的事,以及权力约束的老问题。

分享到:
(责编:张宏、王倩)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