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发现它们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很复杂。不少西方精英焦虑中国经济增长危及自身生计,普通民众常被告知“中国崛起”让全球经济失衡。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一再重申,美国需要增加国民储蓄率,盈余国必须增加国内需求。但西方报纸头条总是将其曲解为“伯南克声称外国投资者加重了危机”。
如果从中国内部审视这些问题,会感到困惑不解。中国让6亿人口摆脱了极端贫困,让世界经济重心逐步从大西洋转移到东亚。从事经济发展研究的人都知道,即使一个中小型经济体要保持长期增长也非易事。但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已保持了30多年高速发展。用新加坡前外交官基肖尔·马布巴尼的话来说,这犹如亲眼见到全校最胖的孩子赢得110米跨栏和马拉松赛跑般不可思议。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最近公布的跨大西洋趋势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美国年轻人认为亚洲对美国国家利益至关重要,但同时认为中国意味着经济威胁。这种现象很奇怪:如果一个国家的某一地区因经济表现出色而使整个国家的贫困人口大量减少、抑制了国家经济下行之势、贡献了国家一半的经济增长,这个地区会因其经济领导力而被歌颂。然而,当把“国家”换成“全球”、“地区”换成“中国”时,结论就完全变了。
中国不仅需要纠正其内部失衡,也需要准确地告知世界它将要做什么。中国要让世界明白,它正致力于成为全球经济的利益攸关者而非旁观者。许多西方人批评中国将国内生产总值的50%多用于国内投资是不可持续之举。但2亿多中国人仍生活在贫困中,中国存在收入分配不均衡问题,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只有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最贫困的西部地区也融入到全球经济当中,发展不均衡问题才会消失。
世界希望中国展示领导力。因此,当西方用贸易保护主义来对抗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引导这些投资从实体经济转向有风险的政府债券时,中国要和西方理论一番。通过打国际官司,中国可以改善信誉,其他国家则会感谢中国为确保世界经济保持开放与透明而做出的努力。当中国认为西方对其经济政策的批评不正确时,应及时做出解释。中国要通过坦诚交流彰显外交的严肃性,而非仅仅对全球经济问题提供技术和工程层面的解决方案。
(作者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