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各路媒体报道:“范伟是一个不懂感恩的人。”这是著名小品编剧何庆魁在接受记者采访,提起范伟与赵本山关系时的快人快语。
真相远比现象复杂。它是理智与情感的冲突,是现实价值对传统道德的反叛,在当代社也有很强的代表性,值得一议。
赵本山成名在先,范伟成名在后,这是事实。但就他们的合作来说,无论是《卖拐》之小品系列,还是《刘老根》或《马大帅》之电视剧系列,赵范俩人各自塑造的角色,都很出彩。甚至可以说,俩人没有谁高,也没有谁低。很难说,是谁成就了谁。可说赵本山成就了范伟,也可说范伟成就了赵本山。因为,他们合作的所有戏或剧,不能由一个人完成,这同样也是事实。
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一是何庆魁所说,范伟靠着赵本山成名;一是范伟最终选择了离开。中国人推崇道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据何庆魁说,范伟“隐藏的太深,卧薪尝胆十年,演完《卖拐》转身就变脸了。”意思很明白,范伟跟着赵本山成名,应当“感恩”,不能就此离开。
公平地说,这多少有点不近人情。水涨就当船高,成名就当有成名后的“行情”。既然范伟已经成名,当然不能接受“演出7场,只得7千元报酬”的“过去式待遇”。因为范伟没有得到现实价值,与赵本山分开,就只能是唯一的办法,唯一的选择。否则,等双方出现矛盾,发展到无法调和,撕破脸皮,就是赵本山之不幸,是范伟之不幸,是小品界之不幸。
因此,范伟离开赵本山,是理智与情感的冲突,是现实价值对传统道德的反叛。同时,也是一种十分理智的行为,还可以理解为,范伟对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矛盾,采取了前瞻性的规避。
事实证明:赵本山和范伟分开后,俩人的事业,都进入了新的航程;都能出演叫好的电影,都能参拍叫绝的电视剧。可以说,他们给文艺事业的繁荣带来了新的亮点。我们应当祝福他们,而不能预以抨击。
鸟长大了,要振翅高飞;人长成了,会成家立业。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范伟离开赵本山,在当代社会有很强的代表性,都属于这种情形。它是自然界的逻辑,是人类社会的逻辑。如果我们不顾实情,谴责这种成长性的“背叛”,不但违背了逻辑,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艺的繁荣。我们应当期待,更多“范伟”离开赵本山先生。(刘玉平)
(来源: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