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释放人文关怀正能量,从“打工春晚”开始

凌国华

2013年01月28日14:2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以工友们生活为题材的“第二届打工春晚”,昨日在团中央礼堂举行。“小崔,我的老乡!”当崔永元身着中山装走上舞台时,台下来自河北的空调工人胡占军从座位上腾起,铆足劲儿给崔永元鼓掌。据了解,这已是崔永元第二次主持“打工春晚”了。(新京报1月27日)

打工春晚,顾名思义是面向打工者的春晚,而“打工者”在很大程度上剥离于“正规工人”之外,打工者中的绝大部分无疑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农民工。专门面向那些离乡背井、从事艰辛工作却待遇不高的外来务工人员办一场“打工者的春晚”,寒冬也释放出浓浓暖意。作为第二次主持“打工春晚”的崔永元,无疑是领衔这场“向打工者传递人文关怀”活动的正能量。还记得去年夏天“7?21”北京暴雨过后,崔永元请暴雨中救人的农民工吃饭所形成的正能量,至今仍旧散发着余温。

打工者、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都是指进城务工的农民兄弟。众所周知,作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方式,进城务工对于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但现实多有缺憾,进城务工劳动者受到的待遇,与其推动城市发展所做的贡献,显然过于不对等。不只是同工不同酬,甚至他们从事着最艰苦危险的工作,得到的报酬和受到的待遇依旧令人心酸。作为城市就业体系的边缘人,他们的“工作”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一种糊口手段。城乡二元化背景下的身份歧视,很大程度上注定了他们在城市生活工作中的边缘化窘境。

外来务工人员所处的弱势地位,反映在他们在城市生活工作中的举步维艰。且不讲应得的福利待遇打了水漂,即便是最基本的工作酬劳也经常以各种借口被拖欠。岁末花样繁多的“讨薪秀”一再上演,背后无不凸显出农民工所处的权利困境。务工市场不成熟,公共部门监管不到位,再加上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狭仄和法规制度不健全留下的漏洞,一定程度上使得“欠薪”成为农民工的“心腹大患”。即便日常生活中的城市公共资源,也在傲慢排斥农民工,比如春运火车票订购过程中反复上演的“罗生门”,比如农民工乘公交车因为衣服不干净,或被人斥责扔行李,或自己“怕弄脏了座位”不敢坐,这些都反映出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夹层困境。

农民工所处困境一定程度上是当下社会阶层隔膜的现实映射。城乡夹层中的农民工需要物质福利,更需要情感沟通和人文关怀,这不仅仅包括打工薪酬按时足额发放在内的物质保障,给一颗颗远离家园的寂寥悲苦之心些许温情更加重要。哪怕是一场在别人眼中看似微不足道的“打工春晚”,也可以让他们漂泊无依的心感受到极大的慰藉。去年7.21北京暴雨过后崔永元请救人的农民工吃饭,中国青年报刊文指出,不妨以请农民工吃顿饭为契机,着手化解社会各阶层间的封闭断裂,开展一场阶层融合行动。这显然有助于打破当下社会阶层封闭的不健康状态。

农民工的困境,表面上看是身份困境,实际上是公平正义规则不健全且运转不灵状态下的权利困境。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智慧,更是脚踏实地的行动。作为当前中国最显著的特色之一,不妨从新型城镇化中找到一条渠道。虽说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但这种城镇化很大程度上是“低质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权利城镇化显然出现了脱钩,其中最有力的明证是进城务工人员虽然被计算在“城镇化率”当中,但他们的“城镇化”,显然只是“人身城镇化”,在“权利福利城镇化”方面仍旧被屏蔽出城市之外。这也凸显出今后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任务之艰巨。

虽说农民工的弱势困境逐渐受到重视,政府加大“欠薪”治理力度,“恶意欠薪入刑”也有了司法解释,也出现“请吃饭”和“打工春晚”之类的人文关怀,但这些对于解决农民工弱势困境还远远不够。从根本上讲,只有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农民工的弱势困境才能得以消除。这就需要建立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逐步改革户籍制度,打破附着在户籍上的福利待遇“差序格局”,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公共资源均等化分配,进而从根本上消除造成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身份困境”的土壤。让改革红利更公平地落到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身上,同样是绘制“美丽中国”画卷中不可缺少的一笔。

分享到:
(责编:王倩、张玉珂)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