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泰囧》票房已突破12亿,电影的两位编剧束焕和丁丁做客网络访谈节目《以德服人》时,谈到《泰囧》分红问题,两人自嘲当初看走了眼,笑言悔不当初:“当时哪想过提什么分红啊,写好剧本就结了,要那钱干嘛啊,现在看,我们哪怕拿0.1个点,也不至于这样啊。”(1月22日《新京报》)
尽管在对《泰囧》的认识上存在分歧,但《泰囧》大火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不仅编剧束焕、丁丁没有想到,就连徐峥、黄渤、王宝强也没有想到。但是,导演兼主演徐峥可以分得10%的利润,黄渤和王宝强也可能分得一个大红包。然而,编剧束焕和丁丁能否分得一杯热羹,却是一个未知数,至少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没有公开表态,按照目前的电影利润的分配制度,再加上编剧的卑微地位,束焕和丁丁估计是不会另有暂获的。对于一部电影来说,编剧的地位或剧本是非常重要的,剧本是剧之本,有人说剧本是电影成功的一半,编剧无法参与电影利润分成是悲哀的。
目前,电影导演、演员、编剧等演职人员多是实行片酬制,不与电影利润盈亏挂钩。这种制度的好处是电影赚钱了,演职人员不用参与分红,坏处是只要完成了导演或投资人的意图就OK了,电影的质量好坏与演职人员关系不大,即使电影大赔,演职人员的收入也不会减少。而且,这种制度容易滋生高酬演职人员。据称,有些明星的片酬占到投资的40%以上,再加上其他演职人员的报酬,只有极少的投资用于直接拍摄电影,或许这就是我国电影整体水平不高的原因吧。2012年我国共生产了各类电影893部,全国总票房达到170.73亿元,平均每部电影的票房不到两千万元,总体上亏损的。事实上,只有三分之一的电影能走进院线,即使如此,也只有20%的电影赚钱,20%的电影保本,60%的电影是赔本的。我国电影的整体质量并不高。
电影的整体质量不高有多种原因,但在笔者看来,实行片酬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实行片酬制,演职人员不参与利润分红,其积极性得不到最大限度地提高,不利于提高电影质量,同时也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演职人员的权益。比如,《泰囧》火了,功劳是所有演职人员的,但收益几乎都归投资人所有。这合理吗?这不是眼红。是的,很多人看到的只是赚钱的投资人,赔钱的投资人大家都不屑一顾。然而,赔钱的投资人有,而且还很多。可以说,我国的电影市场还是不健康的,投资是非理性的,明星的高片酬是极不合理的。笔者以为,逐步推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分红机制是最合理的最科学的,也最有利于调动所有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共同打造精品电影或赚钱电影。期待分红机制早日实行。张魁兴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