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快人快语:被黑色幽默的林语堂

陈洁

2013年01月24日08: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将humour翻译成“幽默”的林语堂,会怎么看待故乡两镇的“争夺战”这出黑色幽默的闹剧?

  漳州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是林语堂的祖居地,林语堂本人则在平和县坂仔镇出生并度过人生的最初10年。天宝镇捷足先登,率先投建“林语堂纪念馆”,又修缮林语堂故居(其实只是林语堂先祖及父亲的故宅),并拟在周边蕉林建设占地1000亩的林语堂文化园。后知后觉的坂仔镇宝南村受此启发,开建“正宗的”林语堂故居(其实是仿建,林语堂出生的牧师楼及原坂仔教堂早在上世纪70年代被铲平消失)和林语堂文学馆,添置雕像,建设占地1500亩的海峡两岸林语堂文化博览园。

  除了名分和“所有权”,据称 两地还热烈探讨“林语堂是否回过祖居地”。这边说从常理推测,两地相距不到40公里,父亲肯定带他回过。另一边则坚持,没证据表明林语堂回去过。

  如此闹剧,早已不是第一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的成都平乐古镇高悬标语打造风流香艳的“私奔胜地”、“私奔之城”;除了朱元璋、魏征、朱熹、二乔等一系列名人故里争夺战,子虚乌有之人都成了香饽饽,山东、安徽两省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全国多地争做“孙悟空故里”。凡此种种怪象,其内核是一样的:恶意消费文化。

  姑且不论大手笔的投资会不会留下一堆烂尾楼,也不论两地的重复建设造成多少社会资源的浪费,单说这种行为,是真心尊重和纪念名人,还是利用其来开发旅游资源,谋求经济收益,成就官员政绩?打圆场的说林语堂是大家“共同的林语堂”,呼吁两地联手“一起把漳州这个文化品牌打响”,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一切都是为了钱。“林语堂祖屋”一类的考证毫无文学史价值,大概只有商业意义。也许本来就没打算、当然也堆不出“世界级”的文学成就。

  历史是一个民族自我认识的基石和参照,文化软实力才能支撑一个民族真正的高贵。如果这些东西都成了一次性消费品,未必能赚到多金,却几乎肯定会导致精神贫瘠。

  我曾去过台北阳明山的林语堂故居,那才是名人故居该有的样子,清幽、朴实、低调,故居经营没什么经济回报,没有旅游者将其作为景点去参观购物,去的都是喜欢林语堂及其文字的人。有尊严的文化与煤、石油等有形资源一样,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完了就很难再有,万不可过度开发,也不能毁坏性开发,这一点,值得热衷文化景点建设的人三思。

分享到:
(责编:齐贺、王倩)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