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观点1+1:“两会节约好就是吃不饱”是种奢侈病

2013年01月21日15:5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开栏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两会节约好就是吃不饱”是种奢侈病

背景:“讲节约本来挺好的,呵呵呵,就是有点吃不饱!”在广州市政协会议港澳组分组会议期间,明星委员曾志伟率先发表会风感言,前晚,在酒店进餐时,采用的是分菜方式,“上菜有点慢,有点凉了,也不像往日那样,一大盘菜,你一筷,我一箸,吃得那么热闹。”

北京晨报发表钱夙伟的文章:政协委员的四菜一汤分别为卤水拼盘、芋头腊肉、荷兰豆莲藕炒木耳和白切鸡,荤素搭配很不错了。我想,即使分量再少,但有四菜一汤,用来下饭,也应该是足够的了,想来,米饭之类的主食,总是管饱的吧。这让我想起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不久前发布的一份《中国农村贫困学生营养状况调查报告》。据报告显示,在西部贫困地区,部分小学生每天的伙食只是玉米粉,或者米饭加上自制的咸菜,由于营养摄入不足,5个孩子中就有1个营养不良,学生生长迟缓率近12%。在这样的背景下,“节俭挺好就是吃不饱”,就已经不止于矫情了。政协委员刘军笑言,“我吃了一碗姜汁拌饭。”“不过,也好啊,不会吃出大肚腩!”这样的话让每天吃着玉米粉和咸菜的孩子听来,不知是什么滋味?委员们肩负参政议政、共商国是的重任,而既要为民谋福祉,总应该首先体恤民情,如果对还有那么多的孩子“每天的伙食只是玉米粉,或者米饭加上自制的咸菜”挂在心头,“节俭挺好就是吃不饱”恐怕会说不出口的吧。人人都说要改革,但都只希望改别人的,改革一触动自己的切身利益,就有点不适应。“节俭挺好就是吃不饱”或也因此吧。

小蒋随想:与此同时,某些地方“两会”被曝有代表委员玩手机、打瞌睡、代签到、早退场。这难免让群众发问:某些人究竟是去履职,还是去“打酱油”?在此情况下,又有人微词“两会”饭菜不够丰盛,让群众怎么想?说到底,不是今年的两会招待“怠慢”了,而是以前的接待太盛情与奢侈。对于饭菜不再饕餮、“紧急撤离”五星级酒店,某些委员代表感到不适应。实际上,这才是返璞归真,是“两会”接待本该秉承的经济适用原则。各地“两会”的根本目的是共商国是,审议并考察政府的各项工作,而不是为了“好吃好喝好招待”,甚至发各种各样的“纪念品”。“两会”的己任当是为社会发展与财富创造带来推力,而非饭菜、住宿等公款消耗。如果某些人只是将代表委员身份视为“特权奖励”,试图籍此获得种种特殊待遇,那其恐怕是打错了算盘。改变不健康的会风,“两会”义不容辞。至于某些与会者的“富贵病”、“懈怠症”,也不该停留在曝光层面,而是该好好治治。

宁可孩童挨冻不要爱心捐助算啥“政绩”

背景:广西山区学生穿凉鞋睡凉席的消息,引发各方关注。不少爱心人士捐资捐物,岂料此前声称没物资来源的当地政府部门,却拒绝设立物资接收账户,并叫停爱心捐助,理由是不想戴上“灾区”帽子。

新京报发表佘宗明的文章:在孩子的艰涩境遇面前,政府的救济职责无可旁贷。就算真如当地政府辩解的,缺少物资来源,仍有责任缺失的成分。不及时反思,却急于为社会捐助“设障”,何尝不是“二次渎职”?它加剧了孩子们的不幸,也将涉事部门置于“伦理亏空”的恶名下。民众捐助的对象,是饱尝饥寒的孩子,相关部门只是善款周转的过渡方。政府无权为孩子定夺,“拒绝受助”的表态,实为越俎代庖。为了面子,不顾孩子权益的里子,只因政绩天平的失衡。与此遥相呼应的,还有地方热衷争夺“贫困县”头衔。尽管一个是避讳,一个是争逐,指向的却都是功利与苟且,价值选择也被现实利益主宰。背弃救济责任,还给爱心输送添堵,截断慈善转接的路径,是民生让路于政绩的体现,也是价值权衡的错位——要知道,孩子体面过活,才是最大的面子。

小蒋随想:这同时映衬出某些政绩考核的吊诡——不深入基层考察民生之艰,只重人造数据“看上去挺美”;将问题掩盖子时心照不宣,一遇揭露曝料暴跳如雷。本例中,地方政府部门漠视群众疾苦,阻挠外界捐助,让人纳闷某些干部到底是为谁服务?没有将百姓的利益放在眼中,一心只想自己的面子与乌纱帽。在此情况下,地方的干群关系能不紧张吗?干部的“天”理当是百姓,但在一些地方这种关系却是拧巴的——如果干部是“青天大老爷”,群众得感恩戴德;倘若干部是“凶神恶煞”,一方百姓可能苦不堪言。当一些地方的干部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并且有能力“以权本位”,被虚化的不只是民主监督,更有公民的合法权益。

 

分享到:
(责编:王倩、张玉珂)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