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评:“借豪车”映射权力骄纵,更显企业无奈

洪乐风

2013年01月19日00:00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进口,6缸,排量3.0T,报价105万元,顶级豪华款……一辆与大山深处国家级贫困县泾渭分明的“豪车”,被指为陕西白河县委书记郭德林的座驾。而后郭书记向记者表示,该车系半年前借自民营企业兴达公司,已于15日归还。长期借用、迅疾归还,熟悉的情节不禁让人忆起同省的陕西长武,该县书记孙景宏的丰田霸道不也曾上演过相似一幕吗?

在各地深入落实“八项规定”的当下,即便巴山秦岭路远山高,调研巡视确有不便,也不该无视贫困山区群众疾苦,放纵奢欲、毁一己形象于旦夕。

扼腕痛惜之余,应当更琢磨“借车”一事。如果仅是一般性三公支出,公开透明、严加监管便会取得一定治理效果。但若封住了财源,却又开了“新路”,改为向企业伸手“借车”,不仅奢靡之风与前无异,更徒增了企业经营负担,让“改作风”彻底沦为了“改形式”。

细究起来,种种冠冕堂皇的“借车”背后,暗藏许多不明不白。无论长武的煤炭公司,还是白河的民营企业,大抵创业艰难,维系不易,为何总还心甘情愿献殷勤?动辄百万级别的豪车座驾,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不是一笔小数目。是否每每“有借无还”不敢妄加断言,“借车”过程中的成本由谁负担、税费由谁缴纳,却实未见诸公开。

由是观之,“借车”之借绝非法律意义上的债权债务关系。表面看起来,“借车”双方是“周瑜打黄盖”。但若放到市场经济的法治维度下审视,真正“无所求”的企业又何苦无端谄媚?真正“有所谓”的基层干部又怎会低眉笑纳?面对主政一方的父母官,企业主“身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的“借车”尴尬,映射出权力的骄纵,更让透露出夹缝中的无奈。

改作风不能只顾改形象,而要让结余的福利踏踏实实让渡下去,要让群众切实收获实惠,让企业切实减轻负担。超标配车的三公经费属财政税收,“借车”同样来自企业利润。自古“官不与民争利”,休养生息、藏富于民方是治国之要。远在南海之滨的深圳,公开透明的“绿色赠车”,普通牌照的“公车公用”,为何能收获掌声一片?还盼“借车”的为政者深思玩味。

分享到:
(责编:袁悦、王倩)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