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高 邈:免“警车开道”实为“民意”让路

2013年01月16日16:35        手机看新闻

  作者:高邈

  公安部党委近日制定出台改进工作作风的十项规定,根据规定,部党委成员下基层调研时间每人每年至少30天,下基层调研时不得警车开道,不得交通管制。(1月16日《京华时报》)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警车开道”之风愈演愈烈,从上级领导视察,到各类“会”、“节”活动的迎来送往,甚至前段时间出现的“最牛厅长”儿子的婚宴中,也有警车“助阵”,各种形式的滥用“警车开道”不仅把“官本位”思想暴露无遗,更把干群关系越拉越远。隔着一层薄薄的“车玻璃”和几盏耀眼的“警灯”,却让官员的路线严重偏离了“联系群众、深入群众”的宗旨,为公众所诟病。公安部出台的下基层调研免“警车开道”规定,是在为“民意”让路,刹住“脱离群众”的歪风。

  “警车开道”在公务和群众紧急需要时是无可厚非的,但越来越多的滥用“警车开道”造就了“官民对立”,官不让民“近”,民对官“嗤之以鼻”,严重不利于社会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2012年12月22日,高速路上为抢救一名病重的3个月大男婴,巡逻执法车闪着警灯拉响警报,快速地往医院方向驶去,却无车让路,导致婴儿途中死亡。如果不是公众对领导的“警车开道”司空见惯、心存不满的话,或许此类突发事件会有更好的结局,免“警车开道”是在为“生命”让路!

  领导下基层调研,重在调查基层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措施,初衷是为民服务。如果下基层调研加上了“警车开道”,笔者认为,侧重点便变成了“走形式”、“耍官威”,如果是真心深入基层,便没有必要前呼后拥来逛一趟;如果是真心深入群众,便没有必要用警车把群众隔离开来。如此大阵仗,既劳民伤财,又引起群众不满,实有买椟还珠之嫌。当年康熙皇帝都能免随行百官“微服出巡”,在民主法治的今天,还要“警车开道”,实质是封建特权思想在作祟,不是为领导“开道”,而是为群众“添堵”,免“警车开道”,是在为“作风”让路。

  随着人口流动总量和频率不断增加,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面临着严峻挑战,基层警力不足一直制约着公安工作的开展。在这样的大前提下,领导下基层还要用“警车开道”,无疑是对警力资源的浪费,警车本该肩负维护交通、治安秩序等正常的警务职能,却被委以为领导下基层“开道”的非警务任务,没有做到资源的科学配置,是不顾大局的行为,势必引起社会的不满。让本不充裕的警车、警力真正用到侦查、警卫、治安、交通管理等公务中去,免“警车开道”,是在为“科学发展”让路。

  下基层调研的“警车开道”表面上是为执行“公务”提供方便,实质上是官员特权逻辑下的畸形产物。要真正做到和群众的水乳交融,做到言行一致,免“警车开道”只是个开头。公安部的此项措施得到了公众的一致叫好,但是群众期待的并不只是轻车简从、低调下乡,群众更愿意看到的是,没有了警车开道的官员真正没有了高高在上的官威和官腔,把基层发展装进心里,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尖尖上。

(来源:齐鲁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