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督学、云南省政府参事、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罗崇敏,曾因倡导“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和“价值主义教育思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厅长岗位卸任后,罗崇敏依旧心系“三生教育”,仍在努力寻求让“三生教育”得以持续开展的办法。最近,我在多个教育活动中遇到罗崇敏,听了他推进“三生教育”的构想。
从本质上说,“三生教育”就是学生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就是最根本的德育教育。在罗崇敏先生的推动下,“三生教育”已经坚持了四年,这种由行政力量全力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方式,值得当作麻雀解剖。通过研究“三生教育”,我们能分析当前素质教育推进的难点,以及如果在现行教育评价制度不调整的情况下,是否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素质教育。
从教育价值理念和教育内容看,“三生教育”所包含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都是我国教育所急需的。但“三生教育”在推进过程中却遭遇了不少争议,归纳起来有两方面:其一,中高考制度不改革,在现行考核、评价体系之下,学校有多大积极性推进“三生教育”?其二,靠行政力量强推的“三生教育”,有多大可持续性?如果新的行政领导对“三生教育”不热情,是否就将面临难以继续开展的风险?
这些问题罗崇敏都考虑过,他也将行政推力发挥到了极致。在任期间,他不仅主导了云南取消中考的改革,还努力通过行政建制的方式,将“三生教育”常态化——罗崇敏率先于全国在云南省教育厅成立了“三生教育处”,在云南省教科院成立了“三生教育”研究中心,还促使云南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成立了“三生教育工作室”。
云南推进“三生教育”的做法,对我国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首先,在教育评价制度不改革的情况下,只要教育行政部门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愿意集中力量推进素质教育,完全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从“三生教育”过去四年的发展势头看,如果罗崇敏不卸任,这一教育模式在云南以及全国其他地方(三生教育已经拓宽到30个省市有关学校)很可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影响更多的教师和学生。
其次,如果不改革高考评价制度,推进素质教育空间将十分有限。虽然“三生教育”在行政力量强推之下已有作为,但只要应试教育体系在,老师和家长们最关注的仍将是学生的分数、应试能力。近年来国家一再发文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可这些教育都难以落地,原因也正在于此。只有从根本上改革评价制度,才能引导社会形成全新的价值观。
再次,要想顺利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增强学校和教师的自主性。从短期看,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改变校长、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而从长期看,只有给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并保障教师的教育自主权,学校教育才能回归本质,素质教育才会即使没有行政部门倡导也能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在需求。
在国外,中小学的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一般比知识教育重要得多。这种素质教育,是让一个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基础。以前我们有一个口号叫“科教兴国”,要实现这一点,不能仅有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短板更要尽快补齐。熊丙奇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