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元旦前夕的突然拜访,使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顾家台、骆驼湾村,这两个太行深处的小山村备受瞩目。连日来,全国各地的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纷纷为两个贫困村捐款捐物,一时掀起爱心捐助潮。(1月6日中新网)
消除贫困、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国家对于贫困地区的扶助在不断提高,手段上也更丰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仍旧有一些贫困乡村不为外界所知。太行深处阜平县的这两个小村,在总书记到来之前也是“与世隔绝”的,现在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力量开始关注这里。可是,发现贫困山村岂能只靠总书记一人,贫困救助又怎能只跟随总书记的脚步?
从学生到一个媒体人,笔者也经历过捐助,也到过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捐助现场,总结一点:大家捐助总喜欢往一个地方去。例如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作为贫困县,每次搞捐助,无论是媒体发力还是开发商领头,都习惯性地到那里去,结果出现的一个情形是,这些地方早已不再贫困,但是其他贫困的地方却还是无人问津。一名记者捐助一所小学之后感叹:我们老家的小学远远没有这样的设施,却从没有得到过关注。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不是找不到其他的贫困地区,而是一些企业、单位扶贫捐助的动机并不是单一的,他们一方面想要做捐助,另一方面也想通过捐助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这样的动机使得他们把捐助的地点都选择在了比较出名的贫困区。
这次,总书记的脚步刚刚离开阜平县,龙泉关镇顾家台、骆驼湾村这两个地方就被“盯上了”,结果捐助物资从全国赶来。这些事业单位的爱心捐助行为值得钦佩,也体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协作精神,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保持清醒。捐助不应该是一场秀,如果捐助的力量只是一种自身宣传,只是借助总书记的“名人效应”而不考虑其实际效用,那么我们捐助的效果只是眼前的。可能我们暂时缓解了两个村的贫困处境,但是对于全国更多贫困地区的救助,对于贫困捐助本身,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进步。
为贫困地区捐助既要保持积极性、敏感性,又不能一窝蜂地导致“救助过度”。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在做捐助时,应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不能只是为了单位形象或者图省事而忽视了更多需要捐助的地区。(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