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后高考经济”升温释放内需活力 驾校报名、健身办卡、出行旅游、数码装备更新换代……随着2025年高考落幕,近段时间,各地迎来了“后高考经济”的消费热潮,为技能培训、休闲娱乐、文旅消费等多元消费场景注入活力。 “后高考经济”之所以如此火爆,供需两端都有原因。从需求侧来看,苦读十余载的学子们,在认真学习、紧张备考结束后,渴望一次酣畅淋漓的压力释放,用一场旅行、一部新手机或一项新技能,写满对拼搏岁月的回望和对崭新生活的憧憬。
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国—中亚精神”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发言中,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中国—中亚精神”。这一精神是对中国中亚合作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
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专题深思)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推动制造业发展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
以担当回答青春的意义(大家谈·选择西部 扎根西部 建功西部⑤)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西部去,贡献青春力量、书写精彩篇章。在西部地区、基层一线,能收获怎样的成长?本期大家谈,让我们听听三名青年的故事。 ——编 者 专业的价值在这里凸显 张志强 站在海拔2600米的四川马尔康市梭磨河畔,看着脚下蜿蜒的高速公路,思绪不禁回到2018年。
让中国科技“点亮”中国故事(金台随笔) 当科技赋能文化表达,中国故事更添魅力,激活无限想象 从《哪吒之魔童闹海》以震撼特效诠释“中国式浪漫”,到中国首部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亮相第七十八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再到第二十一届文博会首设人工智能展区、各类机器人同台“秀绝技”……透过不同领域的创新图景可以看到,中国故事里的“科技含量”正不断提升。 当前,前沿科技蓬勃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中国故事的表达方式。从大模型构建“数字舞台”的视觉震撼,到虚拟现实与大数据可视化打造的沉浸式文博新体验,再到《黑神话:悟空》等作品激活传统文化叙事的强大感召力,在科技加持下,中国故事正以更鲜活、更震撼的姿态焕新登场。
挖掘情绪价值的经济价值(来论) 曾经山间无人问的野蘑菇,摇身一变成了“山珍宴”;过去“不当吃不当穿”的鲜花,如今撑起百亿元年交易额……品一锅菌、买一束花、逛一座城,要问云南文旅的成功密码,一定少不了“情绪价值”。 什么是情绪价值?简而言之就是获得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消费者不仅关注性价比,也开始在意“乐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