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期2014年2月7日

■马年说马,春节习俗大盘点

    除夕关键词:祭祖、年夜饭、守岁
    除夕与正月初一两天是春节的核心部分。在除夕夜,民间最重要的习俗是祭祖、年夜饭和守岁。中国很多地方,除夕夜都会在家中摆上丰盛的饭菜,家长率领着子孙叩拜祖先。祭祖完毕,全家要团团圆圆地吃顿年夜饭,然后各家闭门守岁,全家人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过年放炮 最早源于四川
    燃放鞭炮,是古人为了驱赶一种名为“年”的上古猛兽。竹子是古代“爆竹”的主要原材料,而盛产竹子的巴蜀大地,正是鞭炮发源地之一。除了燃放鞭炮、吃年饭外,老成都的春节还有耍狮灯、吃白果、游百病等习俗。

    元月两头新 马年两头春
    马年始于2014年1月31日(春节),终于2015年2月18日(除夕),而2014年与2015年的立春都是2月4日,这样,它的年初与年尾都有立春。这就叫作“一年两头春”。

    马年元宵喜逢情人节  
    春节在1月31日,正月十五元宵节便落在2月14日,而这一天恰好是西方传统的情人节。中外这两个传统节日巧相逢,令人惊喜。这种“喜相逢”基本上每隔19年才重复一次,上次出现在1995年,下次将出现在2033年。
 
    人生难逢闰九月   
    甲午(马)年历法中最稀罕的是闰九月。在整个上世纪百年中没有闰九月,本世纪中也只有这一次,真正可以说是人生难逢。[详细]

    除夕关键词:祭祖、年夜饭、守岁
    除夕与正月初一两天是春节的核心部分。在除夕夜,民间最重要的习俗是祭祖、年夜饭和守岁。中国很多地方,除夕夜都会在家中摆上丰盛的饭菜,家长率领着子孙叩拜祖先。祭祖完毕,全家要团团圆圆地吃顿年夜饭,然后各家闭门守岁,全家人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过年放炮 最早源于四川
    燃放鞭炮,是古人为了驱赶一种名为“年”的上古猛兽。竹子是古代“爆竹”的主要原材料,而盛产竹子的巴蜀大地,正是鞭炮发源地之一。除了燃放鞭炮、吃年饭外,老成都的春节还有耍狮灯、吃白果、游百病等习俗。

    元月两头新 马年两头春
    马年始于2014年1月31日(春节),终于2015年2月18日(除夕),而2014年与2015年的立春都是2月4日,这样,它的年初与年尾都有立春。这就叫作“一年两头春”。

    马年元宵喜逢情人节  
    春节在1月31日,正月十五元宵节便落在2月14日,而这一天恰好是西方传统的情人节。中外这两个传统节日巧相逢,令人惊喜。这种“喜相逢”基本上每隔19年才重复一次,上次出现在1995年,下次将出现在2033年。
 
    人生难逢闰九月   
    甲午(马)年历法中最稀罕的是闰九月。在整个上世纪百年中没有闰九月,本世纪中也只有这一次,真正可以说是人生难逢。[详细]

■相关策划

读编往来

人民网要闻部出品
本期责编:李琪(实习)
邮箱:shidian#people.cn (发信时请将#改为@)

扫描“人民视点”栏目二维码

点击查看往期“人民视点

让年味在“变与不变”中发酵升华

分享到:

春节是团圆的节日,年货、送礼、聚会、拜年、放炮……构成了中国春节独特的年味。春节风俗的新旧交响,是变动不居的时代缩影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一次春节的年味都会在“变与不变”中发酵和升华。

变化一:不良消费风气锐减,简朴过节清风盛行

马年春节期间,在中央八项规定的整治下,不仅官场往年的春节送礼歪风开始肃清,民间人情送礼亦悄然改变,物美价廉的土特产和健康养生的商品成为走亲访友及孝敬父母长辈的主流,往年流行的烟酒珠宝等奢侈品乏人问津。

    官场春节送礼“歪风”得到明显遏制

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旗委书记伏瑞峰接受采访时称“这个春节过得很轻松!”他说,“自从八项规定出台,凡碰到有人送礼,我便拿八项规定直接把他挡回去。” 一位不愿具名的商界朋友也表示,春节拜年是令他最头疼的事,礼物送的少了不对,多了自己又勉为其难。今年好了即便自己想送,领导也不敢收,真正做到了“绿色春节”。[详细]

    走亲访友流行健康养生,烟酒奢侈品“靠边站”

由于健康养生逐渐成为老百姓接受的方式,往常被认为是送礼必备的烟酒开始被冷落。据商务部监测,春节前四天,福州多家商场超市的高档礼品酒销量同比下降70%左右,高档海产品礼盒销量下降50%左右,而平价年货销量普遍上升。来自江苏省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的信息显示,当地高档白酒价格比一年前下降约三成,而且滞销。[详细]
    天价年夜饭难寻踪迹,高端餐饮忙转型

马年春节,家庭聚餐、同学朋友聚会成为马年春节餐饮市场的主角,一些高端餐饮企业纷纷放下身段打“亲民牌”。“同一家酒店、类似的菜单,今年的一桌年夜饭比以前足足便宜了200元。”上海白领李阳说,“而且即便商家降低身段,今年的年夜饭也不算红火。”在北京,物美价廉、经济实用的年夜饭半成品礼盒受到消费者青睐。[详细]

变化二:从短信到微信,私人定制式拜年风头起

每逢春节,“拜年”总是人们说的最多的话,随着时代的变迁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拜年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给长辈“磕头”的传统方式,到近年来流行的短信拜年,再到今年的微信拜年,不同的拜年方式也呈现着不同的时代烙印。


传统拜年方式日渐淡化

曾几何时,人们习惯于在大年初一的早晨遍访亲友,互致问候,还要向家族中的长辈磕头行礼。拜年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种礼节。据一项调查显示,现在仍然保留着向长辈磕头拜年这种传统习俗的家庭,已经不足十分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拜年方式也与时俱进,而即使是以前受跪拜的长辈们,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改变。[详细]


“抢红包”受追捧:1分钟抢9412个红包

根据腾讯提供的数据,从除夕截至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不只是微信,支付宝手机客户端也推出了“讨彩头”功能,新浪微博则开展“让红包飞”的活动,盛大、百度等也推出了类似的业务。一时间,互联网企业掀起了一场“红包盛宴”。[详细]


“视频拜年”走红,成年轻一族新宠

马年春节,不少年轻人流行“视频拜年”:发8秒钟微视频、剪辑一段创意视频……拜年求新意,让人印象深刻。自拍一段视频,背景画面是大红色的毛绒玩具马,本人笑脸盈盈,恭祝亲朋好友“马上有房”、“马上有车”、“马上有对象”、“马上加薪”……亲朋好友不仅可以在微视圈中查看,还可发送到各个微信群和微博中分享。[详细]


短信拜年人数降 私人定制式拜年风头起

在2014年春节,短信拜年人数明显下降,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拜年。在各种拜年方式中,“私人定制”方式正在得到人们的认可。网友@些許光繽紛亮说,早决定今年拜年短信全部私人定制,绝不群发转发,耗时六个小时才完成了。碰到这样的短信,恐怕你都不忍心不回。[详细]

变化三:文化活动和旅游“热”了,爆竹“冷”了

随着旅游日益成为大众消费的组成部分,春节假期来一次全家一起的“亲情旅游”成为了不少人的选择,既放松了身心,还能享受全家团聚的快乐。另外今年春节期间各地文化活动异彩纷呈,过个“文化年”“文明年”也日渐成为一种风尚。

    马年春节旅游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有网友总结“春节是啥”:“一个字,累;两个字,消费;三个字,大聚会;四个字,胡吃海睡……”这样过春节,未免有些陈旧而乏味。事实上,马年春节很多人过得富有文化味。北京大观园庙会、上海新春民俗灯会、广州“非遗”领舞的新春花会、四川眉山的“迎春灯谜”竞猜、哈尔滨的雪雕艺术……各地以文化为主题的场所,大多游人如织,参与者兴味盎然。[详细]


“年味儿”PK雾霾,催生电子鞭炮网上热卖

早在年前,多地爆竹市场就呈现走弱趋势。事实证明,的确有些地方的燃放大大减少,空气质量好于往年。北京市政府烟花办介绍,截至除夕当天,北京共销售烟花爆竹12.6万余箱,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2%。当晚,9.8万余处禁放点、1173处烟花爆竹零售网点和952个集中燃放点未出现问题。与此同时,面对雾霾天气,很多年轻网友倡导用新年俗关注环保,不用火药无烟尘的“电子鞭炮”在网上热卖。[详细]

让年味在“变与不变”中发酵升华

亲情是永不改变的“年味”

日前,成都一位女生创作的漫画《全家福》在网上流传,“儿女有很多相机,拍天空、拍自己,甚至拍小猫,却很少拍自己的父母”。一年难得有几天可以陪在父母身边,春节期间陪伴父母的时间还要被各种琐事“瓜分”。很多网友因此“被戳中泪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随后发起名为“春节,照张全家福”的微倡议。于是,这个春节,很多人在年初一拍下了全家快乐的笑脸。[详细]

    年俗应在传承中变化和发展

在新的思维下,如何过好春节?传统年俗一定是传承的,但也一定是在变化着的,一定让大家感觉到离年俗越来越近了。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逆向过年,年不一定非得要像过去一样回乡团圆,新时代我们要的是亲情、友情、爱情、邻里之情,一个情字密切了人际关系。除了逆向过年外,还有一些这几年兴起的新民俗,比如晚辈给长辈压岁钱等等是值得提倡的。[详细]
    春节风俗的新旧交响,是变动不居的时代缩影

所谓风俗,得有历史感,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约定而俗成,让国人敬服遵从。剧烈变革的中国社会与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不期而遇,一切都太过匆匆,所有新鲜热闹还来不及成“俗”,便风化无痕。春节风俗的新旧交响,是变动不居的时代缩影,借着中国年,国人向着文化和情感回归的迫切,仍然构成当代中国心灵图谱最动人的一笔。[详细]

其实,春节永远是春节,不管我们的生活如何不断地被“刷新”,也不管过年的感觉怎样“变与不变”,“团圆、祝福、亲情”是不会变的,唯有这些情感内核才是真正的“年味”。

网友留言 >> >>已有 1 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 [余鉴2012] 发表评论:

    年味原本重在团圆、祝福、亲情、友情、邻里情,图个家庭、人际和睦相处,祈望新年吉祥如意、圆梦成真。今年的年味“变与不变”表明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返璞归真,又在社会发展中创新升华。“三多三少”也正是人民对过年健康向上的诉求,顺应形势要求。

往期回顾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