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理工MBA考场上的“电波疑云”
2014年1月初的MBA招生考试中,北京一家名为智恒知艺术培训中心的考试培训机构涉嫌通过考前发放无线电作弊器材、考中传送考试答案等方式,组织部分考生哈尔滨理工大考点作弊。事发后,有关部门对作弊考生进行了严肃处理,哈理工2015年MBA招生工作被叫停。[详细]
百余学员接受作弊培训,“保过价”4万8
4个月前,一些培训机构纷纷打出MBA考试保证通过的广告,报出4.8万元的高价。记者拨通了十几家培训机构的联系电话,对方均承诺通过率90%。记者咨询的一家培训机构招生主管直言不讳的讲,“保过”的秘密,就是利用无线电器材作弊报答案,如果主观题分数太低,就要“提分”,提分靠的是所谓的“关系”,而打通关系,靠得是钱。
“作弊电波”何止一个?
在1月4日上午的MBA考试结束后,记者继续搜索考场周围的无线电频率。让人大吃一惊的是,在另一个频率里,居然又冒出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声音,也在播报着考试的答案。经过声音与试题比对,记者发现这段声音播报的是“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的政治题答案。看来问题不仅仅出在MBA考试。 [详细]
哈理工被查实“三宗罪”,教育部:“绝不姑息!”
此次集体作弊案件引发广泛关注,教育部和公安部门介入调查,相关工作组12日进驻哈理工,初步确定该校在作弊事件中存在违规与社会机构发生业务联系、违规到外地确认考生资格、存在监管漏洞等三项违规行为。教育部表示,对此事涉及的教育系统机构和人员,一律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详细]
近年来大型考试集体作弊现象屡次发生,作弊者的作弊手段越来越“高明”,利用无线电、高科技工具传送答案甚至串通监考老师为考生“助考”,收取高价的费用。在多起考试集体作弊案件中发现,无线电作弊已经悄然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近期作弊大案盘点
■2014年1月7日:西北师大考点破获三起利用无线信号作弊案件,涉案6人,设备20多台。
■2014年1月2日:吉林省公安厅现场抓获参与考试舞弊以及接受考试舞弊咨询的考生26名。
■2013年12月10日:湖北荆门警方摧毁一条覆盖全国20余省、涉案价值千万余元,专门生产、销售考试作弊器材的犯罪链。
■2013年6月:高考结束后,湖北钟祥三中艺术体育考点发生围堵事件,起因是收缴作弊仪器引起部分考生不满。
涉案者多为高学历或网络高手,教师参与其中
分析此类考试作弊案件时发现,涉案者有的拥有高学历,有的是网络技术高手。如钟祥案贩卖高考舞弊器材的人是刚刚迈入大学校门不久的大学生,而销售舞弊器材的上线,有一个是在职教师。学生、老师本应是自觉维护高考公平公正的重要人群,却参与高考科技舞弊活动,为了追逐利益而道德沦丧,这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图暴利铤而走险,形成作弊产业链
一个“橡皮擦”接收器,制造商成本价不过40元,售价也仅为70-90元。通过网络购买的高考答案,每门课程的价格为20000-30000元,打包卖给考生,每人收取12000-20000元,而一个发射器可以向数十个“橡皮擦”发送信号,其暴利可想而知。有关部门发现,这类案件以团伙作案为明显特征,舞弊技术升级,手段十分隐蔽,已形成招揽客源、购买设备、组织答题、选取传送点、传送答案等“一条龙服务”作弊产业链。
违法成本低,最高判三年
考试作弊案件,罪行认定主要有两种: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和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真正打击处理的多为第二种。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最高刑罚为3年有期徒刑。高额的犯罪利润和极低的犯罪成本,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敢于以身试法。[详细]
高考、四六级考试、研究生考试、各种资格考试,有考试的地方,都可能有作弊在发生;无人值守电台、无线电对讲机、隐形耳机……谍战片中的高科技设备,在考场发出一道道挑战公平的“作弊电波”但他们频频得手不禁让人有如下疑问。
疑问一:考场里试题是如何泄露的?
湖北省无线电监测站监测科科长高峰透露,考试泄题一般有两种方式:考试前泄题,比如运输环节出现错误,但考试前泄题较少;目前主要还是发生在考试中泄题,如考生拍摄完试卷通过无线电信号将试卷传送出考场,还有多家作弊机构串通合作。
疑问二:传输的答案从何而来?
考试作弊机构收到泄题的无线电信号后,立即组织专门的人合作做出答案,再通过无线电信号把答案传送给考生。传送答案的无线电信号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语音播报的方式传送答案,一种是通过数字显示方式传送答案。不同的作弊机构通过不同的无线电频率来传输答案信号,因此答案呈现的方式不一样。
疑问三:屏蔽设备为何拦不住电波?
高峰介绍,无线电波频率范围广,手机信号只是其中的一种,相对容易被屏蔽。无线电作弊信号使用的频率范围很广,目前无线电委员会的屏蔽设备能屏蔽掉大多数作弊信号,但也有少数功率比较大的作弊频点还不能被屏蔽。
疑问四:线电作弊属何种违法?
据了解,中国目前没有设立专门的“考试舞弊”罪,但是在刑法中,针对考试舞弊行为,及相关的各类行为主题,都能找到相应的惩罚条款。据央视报道,专家表示,帮助考生作弊,在考场外送传呼机、对讲机,都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其他主体还可能构成渎职罪。 [详细]
教育部2013年5月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对所有涉考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绝不姑息、决不手软。那么如何才能彻底斩断这条罪恶的舞弊产业链呢?
打击作弊,需“重拳”“猛药”
山西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天虹表示,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规范考试的立法,对考试作弊行为主要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教育部出台的临时性规定等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和保密法定罪量刑。但这些处罚力度偏低,难以对作弊者起到震慑作用。应尽快完善考试作弊行为的法律规定,用法律武器来震慑舞弊者。[详细]
加强诚信教育,克服功利性意识
其实,治理考试舞弊,最重要的是要广大考生树立一种尊重知识、尊重学习的态度。这种考试舞弊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有些人总是存在一种难以克服的功利性的心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一个人的素养其实就是通过他平时的一点一滴细小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详细]
教育事业,要杜绝人情“潜规则”
作弊案的最大症结,不在于考场检查不严格,也不在于无线电屏蔽技术有盲区,而在于教育腐败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一些人上下其手、内外勾结,把考场变成了买卖上学名额的“商场”,从中寻租牟利,也养肥了越来越畸形的作弊产业。治本之策还在于监督和制约背后存在的教育权力,给公职人员参与舞弊行为套上法律紧箍咒,让招考过程在阳光下运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