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月4日,河南兰考一场意外的大火,7条消逝的弱小生命,一个让人心生敬意而又备受争议的“爱心妈妈”袁厉害,暴露出我国孤儿救助体系中存在的漏洞。事故发生后,当地6名官员被停职。一年后,兰考县关于安置弃婴和孤儿的工作有何进展呢?
失去弃婴的“爱心妈妈”袁厉害
时隔一年,记者再次来到袁厉害的家,火灾后,袁厉害收养的孩子们都被送到了开封福利院。去年被烧毁的小楼政府已经修葺一新,但至今无人居住。提起葬身火海的孩子们,话不用多说,袁厉害的眼圈就要红。她因为高血压和糖尿病浮肿,腿上一按一个坑,嘴唇干燥得起一层白皮。女婿郭海洋说,她身体比以前差了不少,凌晨三四点就醒了睡不着。“想我的娃儿哩。”袁厉害说,又哭了。如今她不再收养弃婴,在家带带自己的孩子,过上了平淡的生活。[详细]
迟来的福利院与豪华的办公楼
以前兰考一直没有福利院, 一年之后,记者回访兰考时发现,兰考县福利院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这项工程占地面积15亩,投入建设资金457万。想想去年被大火带走的7条生命,这座福利院有些姗姗来迟。然而让记者印象更加深刻的是,“国家级贫困县”兰考县城北部,新的行政新区俨然十分气派,有至少7栋已建成或仍在建的大楼引人注目。[详细]
图为兰考县新建的福利院
孤儿恶劣的生存条件
五孩、小雨、扎根、傻妮、小哑巴……光看这些名字,就能想象他们被父母遗弃,少人问津的生活窘境。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全国逾50万散落民间的孤残儿童的缩影。这样的现实令人心痛,也让人警醒。
我国60万孤儿,政府收养不足11万
我国现有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即“孤儿”)61.5万名,这个数字是动态的,每年都会变化。对孤儿和弃婴,收养主体目前有政府、个人、社会组织。其中,民政部门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的孤儿有10.9万名,由亲属养育、其他监护人抚养和一些个人、民间机构抚养的孤儿有50多万名。[详细]
全国2800余县仅2%建有儿童福利机构
2010年,国务院曾下发《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从2011年起国家每月向孤儿发放生活补贴,初步建立基本的孤儿保障制度。但这一体系还难称完善,在兰考大火后,当社会聚焦儿童福利状况时才发现,全国2800多个县,只有60多个有儿童福利机构,比例只占约2%。[详细]
福利院孤儿大部分有残疾
以石家庄福利院的孩子们为例,脑瘫、智障、先天愚型是排在前三位的疾病。除了几个七八岁、十几岁的孩子身体健康外,95%以上都有残疾,有80%以上是重残儿童。有数据显示,婴儿遭遗弃的背后是我国每年80万至120万名缺陷儿的出生。我国是出现缺陷高发国家之一,平均每30秒钟就有一名缺陷儿降临,其中30%至40%出生后死亡,约40%终生残疾。
民间收养孤儿管理存隐患
以前记者形容袁厉害的收养情况时描述道,孩子“就像牲口一样在地上滚来滚去”,“睡在一堆烂苹果、旧衣物、卫生棉、砖块之中。”这也许是民间收养的缩影。北京市民政局在对民间孤儿收养机构排查中发现,大部分收留孤儿的民间慈善组织,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或是登记为企业等,不在政府的视线范围内,其收养孤残儿童的设施设备等也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详细]
孤儿弃婴安置面临法律困境
周森指出,目前在儿童福利保障领域没有一部完善的法律,相关规定散落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收养法、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中,且一些规定相互冲突,一些规定相对滞后,已不能适应儿童福利发展需要,一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最终需要依靠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详细]

多地建“弃婴岛”,“管不住大人救孩子”
2011年6月1日,全国首个弃婴岛在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门口建成。“没有婴儿安全岛时,被遗弃的孩子多是放在福利院门口的福利巷里,路边,甚至是厕所、公园里。”福利院业务科负责人称,很多弃婴因发现得晚,往往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去。婴儿安全岛运行两年来,有外伤的弃婴明显减少。新生儿因为遭遗弃导致发烧、新生儿肺炎的明显减少。负责人表示:“我们改变不了遗弃这一行为,但可以改变遗弃的结果。”[详细]
用法律保障困境儿童基本权益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国家的各类政策已经为儿童拉上了一个保护网,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个兜底的网是公认的“漏洞大”,所以才会不停地有孩子被伤害。要积极推动修订完善相关法律体系,进一步鼓励公民收养;同时推动出台儿童社会福利条例,健全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办好儿童福利,绝非如此简单。[详细]
鼓励公民收养孤儿,让孤儿回归家庭
对于孤儿来说,家庭和父母才是他们最缺乏也最迫切需要的,福利机构养育不是最好的方式,家庭寄养方式,有利于孤儿回归家庭、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所谓“放松收养管制”,也即要改变目前“公民收养条件过高”的不合理状况。而政府在孤儿医疗、教育、就业等各方面,也应给予全方位的资助优待。[详细]
如何从源头上解决弃婴问题?
首先,政府应组织计生和司法部门加大相关宣传力度,加强优生教育和男女平等、弃婴是违法犯罪行为等思想和法制教育。其次,通过医院、福利机构、慈善机构和相关组织的配合,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救护机制和社会福利制度,有效解决弃婴的社会救助问题。最后,建议设立专门救助基金和救助机构,并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及时给予帮助和救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