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5元独生子女费
从1982年陆续开始,全国各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当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中有关“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由夫妇双方所在单位各负担百分之五十”的意见,制定了每月5元独生子女费的奖励规定。实行31年来,各省份制定的这个规定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有名无实的探亲假规定
1981年3月,我国公布实施了《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至今仍在沿用。该规定将享受探亲假的人群限定为“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未包含非公企业、外资企业内的工作人员。32年后的今天,由于大部分职工已不在规定人群内,探亲假规定几乎已经有名无实,成了公职人员的“福利”。
鸡肋化的洗理费、书报费
1982年前后,各省份根据当时财政部、劳动部以及全国总工会的安排,在机关、企事业职工工资补贴中详细规定了洗理费、书报费的列项,一般每月在4元上下不等。这两个费用曾经一度是财务大检查的重点项目。30多年过去,虽然已经逐步上涨到了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但实际上已经起不到当年补贴效用的“两费”仍在不少工资列项中占有一席之地,即使绝大多数新生代劳动者不知道它们是何物。
落实不了的防暑降温费
早在1960年,当时的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了《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等在夏季高温作业和露天作业的行业应采取防暑措施,包括发放高温津贴。但在实践中一直没有得到很好执行。
死亡赔偿金“同命不同价”
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发布,其中第29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20年计算。据此计算,城乡居民死亡赔偿金最高可相差数十万元。这条规定常被视为“同命不同价”的问题根源。时至今日,虽然无数次被质疑和民意呼吁修改,但这个已经“沉睡”10年的司法解释目前依旧在执行。[详细]
经济发展速度快,相关标准已滞后
从最初的“可买几斤猪肉”到如今仅仅“可买一支雪糕”,针对几十年未变的独生子女5元钱补助,家住北京世纪城的市民李萍不免疑惑到底是国家政策不值钱了呢,还是独生子女家庭国家不重视了,甚至感觉响应国家政策有点吃亏。
新华社记者在采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时了解到,“独生子女费”一直是各地制定“相关规定”执行的,国家一直只是一个指导性意见,因此费用的增减,应由各地自行决定。
至于鸡肋化的理费、书报费补贴,部分工作人员表示“作用不大”,建议要么提高标准,要么干脆取消。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进行调研,规范、清理、整顿这些补贴。[详细]
社会背景已改变,新旧规定相龃龉
1981年国务院出台的“探亲假”规定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当时非公企业极少,且探亲交通不便。但是现在由于国企都已经改革,再加上在私营、外资等企业工作的人员数量大增,符合享受“探亲假”规定的人少之又少。
并且,在已于2008年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中,已经明确在各类用人单位实行带薪休假,但如果在带薪休假的基础上,再赋予劳动者探亲假,会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间产生矛盾。
相关部门人士向新华社记者介绍,“探亲假”是存、是废、还是与其他假期进行替代、抵消还需要进行深入调研。[详细]
莫让规定成具文,执法力度要加强
对于明确了53年却一直得不到有效执行的防暑降温费,近年来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由于在具体如何采取措施上比较模糊(2012年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也沿袭了“模糊战略”),在实践中防暑降温费一直很难落实,可谓“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北京律师郝通海认为这些规定都回避了高温补贴的具体执行措施,也就一直失去了强制性,很多地方只是象征性地发一点,而私人企业根本不会执行。[详细]
离群众距离远让规定一直在“沉睡”
规定在“沉睡”,而群众的呼声却是一直不绝于耳,甚至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发出了巨大的声音,但奇怪的是,很多规定以及规定的制定者似乎就是听不见。规定之所以“沉睡”,实际上是因为我们一些党员干部距离群众太远,不关心群众疾苦、不听取群众呼声、不了解群众意见……一个不合时宜的规定“沉睡”有多久,基本就可以代表相关部门和群众的距离有多远。
不能等出了事才想起还有这么个规定
由于“听不见”改革的呼声,我们就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老规定由于“沉睡”结果出了大事后,才能等来“苏醒”的时刻,比如食品安全出了大事,才“想起”修改沿用了几十年的食品安全的规定,水安全出了大事,才“想起”修改陈旧不堪的水安全检测标准。决定规定“睡”或“醒”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是我们的公职人员,公职人员一旦有了行政惰性,那么规定自然跟着“沉睡”。 [详细]
行政规定要形成制度性的“新陈代谢”
曾有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年我国各项法律规章的颁布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另一方面,“制度不够用”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要反思的是,头痛医头的方式修订制度,修订多少才够用?我们此时的“制度落后”,有一些是源于缺乏制度自我修正、自我更新的有力机制。只有形成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度性的“新陈代谢”功能,“百年成规”才不会出现,才不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