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工廠游火爆,“智”造工藝讓企業更自信


最近,“工廠游”成了旅游業的新熱點:年輕人因搶到新能源汽車廠參觀券而激動不已,爸媽們走進牛奶、雪糕、汽水的生產車間“遛娃”,老年人在工廠裡第一次試吃並接受了“臭臭的”螺螄粉……據統計,已開放“工廠游”的企業涵蓋了汽車制造、食品加工、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你進廠打卡了嗎?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工廠游”,能找到超過10萬條筆記。“工廠游”為啥這麼受歡迎?一方面,源自游客對現代工業的好奇。制造業的精密與高效本就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如今的智能化工廠、高度自動化的流水線、靈巧高效的機械臂、來往穿梭的無人運輸車,都極大地滿足了公眾尤其是親子家庭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出自企業營銷的創新,讓消費者親眼見証“工廠的生產線比我家廚房還干淨”,這本身就是一次極具說服力的品牌宣傳,“眼見為實”的體驗感能大大增強用戶對品牌的信任。此外,還有不少企業依靠售賣門票、文創等找到了新的創收方式,自然更有動力打造開放工廠。
游客們熱衷走進國產工廠參觀,見証著中國品牌崛起的發展勢能。以前,“工廠游”隻在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流行:法國車企雪鐵龍在20世紀50年代就率先向公眾開放生產車間,日本的白色戀人巧克力工廠已成為世界工業旅游的經典之作……如今,中國品牌也有了足夠的底氣和實力打開大門:周黑鴨、蒙牛乳業、臭寶螺螄粉,不少知名食品企業建起透明工廠,展示食品生產加工全過程﹔小米、蔚來、小鵬,多家新能源車企紛紛開放預約參觀,名額往往被“秒”空。
“工廠游”火到“一票難求”,也折射出中國“智”造崛起的壯闊圖景。在小米汽車工廠,700余個機器人協同作業,生產線綜合自動化率高達91%﹔在齊魯制藥的車間,智能機器人與精密儀器協作生產的場景堪比科幻電影﹔在江西的煌上煌工業旅游基地,游客可通過裸眼3D技術體驗“時空穿越”,看到古法制作工藝與現代智能生產的鮮明對比……雖然游客未必都能看得懂現代工廠裡的技術奧秘,但極具震撼力的現場觀感,足以令人親身體驗到中國“智”造的強大實力。
值得注意的是,工廠的主業畢竟是生產,如何設計出兼顧生產效率和游客體驗的游覽路線?在生產和展示之間如何平衡?怎樣保障好生產安全和游客安全?解決好這些問題,對企業的生產流程重構和資源高效利用來說都是挑戰,“工廠游”的可持續發展並不容易。
數據顯示,全球工業旅游產值約佔旅游總產值的10%—15%,而中國工業旅游目前的市場佔比不足5%,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鼓勵更多游客進廠參觀、支持更多工廠開放打卡,不僅能拓展旅游業的新場景、新玩法,也能為中國品牌打造IP、連接用戶打開新路徑,為中國智造轉型升級和文旅融合發展開辟新空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