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


做活“糧頭”與“食尾”
胡海林
曾有大型食品企業落戶遼寧,所需魚糜、精米粉兩類精深加工原料無法在本地購買,只能從外地採購,每年多花數百萬元運費。當地淡水魚類資源豐富,更是東北糧倉之一,卻不能生產這兩種產品,讓他們不解。
從客觀因素看,當地深加工整體技術水平相對薄弱。從主觀因素看,由於資源豐富,不少企業賣“原”字號、“初”字號產品就可以實現“溫飽”,缺乏動力搞精深加工。主客觀因素疊加,導致許多企業處於產業鏈中低端,經濟收益低、競爭力不足。
加強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細加工,做足做活“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文章,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必須扛起的責任。當前,發展全谷物產業,成為糧食精深加工的新“風口”。在糧食產業謀升級時主動對接新方向,加快推出高技術含量、高品質和高附加值的商品,已刻不容緩。
(摘編自《遼寧日報》,原題為《銜接好“糧頭”與“食尾”》)
辦好愛心暑托班
牛乃喜
暑期以來,陝西各級工會利用工人文化宮等場地開辦少年兒童愛心托管班,以免費或低收費形式提供托管服務,有效緩解家長的后顧之憂。同時,當地相關部門還組織志願服務活動,倡導青年志願者走入這些托管班,面向困境兒童、留守兒童等提供幫扶。青年志願者的加入,讓托管班活動更豐富,也傳遞社會愛心與善意。
從青年人的角度看,愛心托管班的志願服務活動,也為他們成長提供了舞台,尤其是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走出象牙塔、接觸社會、鍛煉能力的實踐平台。青年志願者能在文化科普、親情陪伴、心理輔導等志願服務中,提升社會活動能力、收獲成長。
辦好愛心暑托班,讓家長放心、孩子滿意,並非易事。進一步調動社會各方資源,匯聚專業力量,更多像暑托這樣的假日公共服務將更暖心。
(摘編自《陝西日報》,原題為《“暑”有所“托”解民憂》)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5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