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財評

人民財評:精准把握小店經濟新變化,重視“線下回歸潮”

方 可
2025年05月21日09:37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浙江麗水一條安靜的弄堂裡,一家服裝店每天都會迎來熟客。依托“一對一”的精准推薦,店主與消費者建立起深度鏈接,小店也越來越受到歡迎。數字化浪潮下,不少商家遷回線下,這種選擇看似“另類”,實則映射出消費市場的新變化。

從線上轉回到線下,體現的是消費的多層次。隨著“悅己經濟”崛起,在實體店購物,“所見即所得”,消費者的情緒價值拉滿。據《中國青年報》觀察,2024年“6·18”電商大促結束后,很多中小體量的商家開始考慮回到線下開實體店。線下溝通讓理性的價格比較瞬間讓位於感性的體驗認同。這種體驗帶來的消費新變化值得關注。

線上與線下兩種商業模式、思維方式並非對立關系,而是逐漸達成互補。很多店家選擇雙管齊下,“線下開店+線上引流”的銷售路徑。可以看到,平台經濟與實體經濟正在更為緊密地融合在一起,衍生出新模式,迸發出新活力。

線下小店的回歸,打造了小店商圈,帶動了更多人創新創業。早在2019年底,全國注冊小店8000多萬戶,帶動就業約2億人。在2021年,商務部辦公廳等部門發布了《關於開展小店經濟推進行動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到:至2025年,形成人氣旺、“煙火氣”濃的小店集聚區1000個,達到“百城千區億店”目標。

每個城市的活躍小店商圈各有特色:成都寬窄巷子的小吃與茶館源遠流長,杭州四季青是全國服裝小店最大的供貨源之一,昆明的鮮花和水果批發市場輻射東南亞﹔沈陽五愛輕工市場的貨品銷往整個東北亞經濟圈。小店們如同城市的毛細血管,吸納著返鄉青年、寶媽、手工藝人等靈活就業群體,成為經濟波動背后的一層柔軟而頑強的屏障。

當小店經濟更新迭代,各地政府也要積極因地制宜,打造適應本地需要的特色商業步行街,推廣“小店+步行街”捆綁模式。在符合城市規劃要求、公共安全需要的前提下,要劃定城市特定區域,為小店提供租金相對合理的經營場所,統一規范化管理,為小店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這不僅能夠防止中小微企業主承擔過高的租金,挫傷經營的積極性,也可以有效解決諸如路邊攤擠壓公共空間等現代化城市管理的困境。

越來越多年輕人在社區小店找到就業與創業的平衡點,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商品交易,更是人間煙火,是就業機會,也是社會發展中實實在在的民生回響。

(責編:舒雅、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