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來論

人民來論:優質服務,地方文旅的最佳推介

王 丹
2025年05月08日15:36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地方基層干部為宣傳當地文旅使出渾身解數,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也成功吸引了不少關注。不過其中一些明顯用力過猛,游走在媚俗、低俗邊緣,讓網友直呼“不忍直視”。

客觀地說,一些基層干部自覺走出“舒適區”,敢於打破刻板印象,主動貼近民眾,用年輕化的表達積極宣介當地,這種為家鄉代言、助力文旅發展的出發點值得肯定,積極探索的姿態也值得鼓勵。

只是,文旅宣傳也有規律可言、有底線要守,“大力”並不一定“出奇跡”。那些一味強調“出奇”、盲目跟風的文旅宣傳短視頻,扭曲了基本的審美,不僅觀感不佳,也連帶著拉低了人們對這個地方的印象分,更別提傳播地方特色文化了。基層干部化身“文旅主播”的夸張表演,也許能收獲一時流量,但受眾總有一天會對此產生審美疲勞,過度娛樂化還會消解文旅宣傳的嚴肅性,造成公共資源浪費和公眾信任透支。過度娛樂化,究其原因,多半是“唯流量”思維在作祟。一心想著“爆火”,陷入“出圈”執念,會導致動作在無意識間變形。

文旅宣傳看似門檻低,但要做到出彩並非易事。既要“接地氣”,又要掌握好火候使其不滑向低俗﹔既要有創意,又要拿捏好分寸不至於出格,尤其重要的是,要時刻保持真誠,真正從地方特色文化資源中深挖並做好創新轉譯。比如,西安大唐不夜城和貴州“村BA”“村超”,都是現象級的存在,但它們的成功並非靠博眼球的表演,而是源於對文化體驗的精益求精和地方鄉土文化資源的生動呈現。

其實,文旅競爭也好,景點PK也罷,最終還是要靠產品和服務說話。與文旅宣傳短視頻的熱鬧相比,游客更看重的還是旅行中的體驗感和收獲感。比如硬件設施是否完善,相關服務是否跟得上,攜老人、孩子出行是否便利,餐飲住宿會否隨意漲價等等。換句話說,經得起考驗的服務環境與治理水平,才是一地文旅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太多地方的實踐經驗証明了這一點。就拿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來說,一些地方實行景區免門票,通過打造新場景為游客帶來新體驗﹔有的地方開放政府停車場和食堂,給游客提供實實在在的方便﹔還有的地方推出輕微違章不罰款等柔性管理措施,讓游客感受到暖心的人性化關懷……這些“寵客”之道,自帶傳播力,為地方賺足了良好口碑和真金白銀。

提升相關服務、優化旅游環境,對助力地方文旅發展來說,是更重要的戰場,需要也值得基層干部投注更多精力和資源。當然,這並不是說基層干部就不能拍文旅短視頻,不能“整活兒”,而是宣介的時候,要保持專業和底線,同時強化一盤棋意識,多務實功,讓當地文旅產業真正行穩致遠,真正惠澤當地百姓與八方游客。

(責編:尹深、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