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熱評

人民熱評:破解托育“供需錯配”尷尬須對症下藥

李一陵
2025年04月24日11:15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問題是一個民生痛點,是降低養育成本、破解育兒焦慮、提高民眾生育積極性的關鍵鑰匙。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普惠育幼體系建設,持續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

近日,媒體調查發現,普惠托育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遇到了“供需錯配”的困境。一方面,許多家長有強烈的送托需求,卻找不到合適托位﹔另一方面,不少建好的托育機構乏人問津,面臨招生難題。

“供需錯配”的背后,有著復雜的原因。

一是“托不起”,隨著普惠托育體系建設加快、一些托育費用明顯下降。但相對來說,仍然明顯偏高。一線城市一個月的托育費可達五六千,在縣城一個月也要一兩千。

二是“不願托”“不敢托”,也就是不能放心、安心地把孩子交到托育機構手中。三歲以下的幼兒,對托育服務有著極高的要求。他們在生活照料、安全保障、教育引導等方面都依賴於專業且精細的托育服務。師資專業性與安全保障,是家長選擇托育機構的首要因素。但在托育機構建設過程中,一些地方存在重建園蓋樓輕專業服務的問題。專業人才缺失、服務質量良莠不齊、安全監管缺位等問題,影響了家長對托育機構的信任。

三是“不便托”。由於規劃布局不合理,造成了資源錯配,在一些地方形成了“需要的地方沒有建,建成的地方用不上”的問題。有的小區周邊托育機構多到可以“貨比三家”,有的小區特別是老城區周邊卻是“一位難求”。家長難以就近找到合適、靠譜的托育機構,也影響了入托意願。

破解托育服務“供需錯配”,需要精准施策,對症下藥。其中最關鍵還是發揮政府主導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托育服務政策支持體系。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通過提高公建托位佔比、健全普惠托育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加大普惠性托育機構運營補助等舉措,把托育服務的價格降下來,讓民眾“托得起”。通過強化監管,提高托育機構規范運營程度和專業化水平,把托育服務的質量提上去,讓家長願意托、敢托。

同時,還需強化規劃布局的科學性論証,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將有限的資源投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此外,支持用人單位辦托、社區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點等多種模式發展,探索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多種形式的服務,為群眾提供“身邊的托育”,也是破解“供需錯配”的重要舉措。

嬰幼兒的身心發育尚未成熟,其脆弱性和依賴性決定了托育服務必須兼具專業性與人文關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大人才培養培訓力度,並通過提高待遇、拓展職業發展空間,提升行業吸引力,才能構建一支專業素質過硬、充滿愛心的托育服務人才隊伍。

“幼有善育”不僅關乎千萬家庭的小幸福,更是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大戰略”。各地要提高認識,統籌謀劃、精准施策,切實解決家庭托育難題,為嬰幼兒健康成長、家庭和諧幸福、社會長遠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托起今日的幼苗,托起家庭希望。

(責編:徐玉涵、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