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整治電商長賬期,為中小企業釋放經營活力

修訂后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發布以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條例》直面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規模增長、賬期拉長等現象,對中小企業來說,是重大利好。《條例》將於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必將提升中小企業賬款回款效率,緩解部分企業現金流困難。
線下直接面向個體消費者的小實體,一般是即售即收,回款速度隻取決於銷售速度。當前,借助電商平台、網絡直播、網紅帶貨等提升拓展網絡銷售能力,已成為廣大中小企業營銷的重要方式。商家通過平台銷售出去了產品,消費者的錢進了電商平台的賬戶。因此,電商平台賬期的長短決定著商家回籠資金的周期。《條例》的修訂,旨在強化支付責任,完善保障支付各項措施,為切實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進一步強化了制度保障。
目前業內平台對商家的賬期從3天到近60天不等,有的平台可以做到7天到賬,有的自營電商平台卻是卡在50多天的極限操作。對於廣大中小企業而言,賬期越短,資金回籠越快,越能降低中小企業經營壓力。但我們要看到:一方面是中小企業需要依賴甚至依附平台生存,處於弱勢地位,缺少話語權﹔另一方面,在長賬期這種模式下,電商平台積壓的銷售款溢出效益顯著,因此在約定賬期時會強調己方利益最大化。《條例》規定,“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應當按照行業規范、交易習慣合理約定付款期限並及時支付款項。”
在平台生態中,其實都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過長的賬期,讓中小企業面臨巨大的現金壓力,已然成為影響商家經營和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明白,隻有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平台才能擁有豐富優質的商品資源,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實現可持續發展。現金流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處於強勢地位的行業龍頭,要將心比心,共同呵護行業健康發展生態。
當下,一些平台已經在推行短賬期模式,支持企業降低經營成本。這無疑為行業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也充分証明了縮短賬期對於商家經營的積極促進作用。希望更多的電商平台,特別是自營電商平台,能夠充分意識到這樣做的重要性,積極改進賬期模式,推動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解決賬期問題對於中小企業及時收回貨款,維持企業的正常運營、提高抗風險能力、更有力應對復雜挑戰意義重大。中小企業數量大、分布廣、觸達深,是吸納就業的生力軍,它們的生存發展,關聯著就業、民生大局,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必須高度重視。
解決長賬期問題,相關部門也要主動作為。一方面,加強對大零售平台的監管力度,定期檢查賬期執行情況,對於違規延長賬期的行為及時予以糾正和處罰﹔另一方面,搭建溝通協調平台,促進中小企業與平台之間的平等對話,推動雙方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合作關系。
惟有各方共同努力,以法律為依據,以市場機制為導向,以同理心為紐帶,才能切實掃除長賬期這一阻礙,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