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熱評

人民熱評:用AI假圖宣推產品!電商新亂象需早防控

景 聞
2025年03月27日16:48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日前,四部門聯合發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的內容標識,以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促進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今年初,隨著DeepSeek等AI應用爆火出圈,各行各業都迫不及待探索AI在各自領域的應用,期待通過AI提升效率、創造新價值。

然而,面對洶涌而來的AI應用熱潮,一些亂象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比如:AI生產的虛假信息對受眾產生誤導、污染輿論空間﹔不法分子利用越來越逼真的AI生成技術仿冒他人、實施詐騙。再如在電商領域:部分不良商家靠AI假圖和低價吸引消費者下單,但“貨不對板”﹔部分直播間用AI造假背景偽裝“工廠發貨”,對消費者構成欺騙﹔部分投機取巧的商家借助AI大量盜取原創商家的圖片,毫不費力地惡意抄款,加劇行業競爭。可以說,面對AI造假現象,不同行業面臨著不同的現實問題。

《辦法》的出台旨在防控人工智能(以下簡稱AI)技術造假、濫用現象。互聯網平台是AI生成信息的主要傳播媒介,平台理當是治理的中堅力量。《辦法》規定了相關內容的標識規范,並且明確規定了相關平台的審核、檢驗責任。《辦法》出台后,平台也開始積極響應。如快手、豆包等內容平台開始在信息流中標注AI生成字樣,提醒消費者注意甄別。再如,淘寶通過模型識別,攔截失真的AI假圖上傳﹔明確嚴禁利用AI等技術合成方式,呈現顯著失真與實際不符的商品信息效果圖。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資訊、娛樂內容,商品圖片直接關系到消費決策,AI的應用應當本著提高消費體驗、促進原創等原則,否則很容易淪為黑灰產的“助攻”。若使用AI假圖宣推產品現象泛濫,將直接傷害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消費意願,打擊誠信經營的商家的經營信心,也將無法實現“品質電商”的目標。電商平台完善規范、推出治理措施,值得肯定。但要最大限度降低AI濫用影響、還消費領域清朗空間,還需全社會的支持和努力。

“該如何兼顧技術進步和倫理規范”等問題愈加現實和迫切,隻有秉持發展與安全兼顧的原則,才可能讓AI真正服務於美好生活。人必須有價值判斷、相關的企業和平台必須有價值取向,防控AI應用亂象應盡早,要各盡其責。

(責編:徐玉涵、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