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深入挖掘數字經濟潛能(人民時評)

王雲杉
2025年02月12日05: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更好捕捉產業變革風向、抓住時代機遇,力促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新興產業“獨木成森林”,未來產業“小樹快成長”

  

  浙江三門縣一家水產育苗公司,每隔5分鐘,一隻隻電子眼將每隻青蟹的最新情況傳回“AI智慧大腦”,記錄分析生長狀態,及時反饋異常發現,為海水養殖業創新發展探路。

  位於杭州市余杭區的之江實驗室,此前發布“三體計算星座”計劃,致力於打造天基智能計算基礎設施,實現衛星之間互聯互通,2025年計劃發射超過50顆計算衛星。

  星辰大海,創新涌動。2024年的中國經濟年報顯示,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較上年增長8.9%﹔高技術服務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0.2%﹔規模以上數字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速明顯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加快積蓄的新動能新優勢,為深入認識中國經濟發展的潛能提供了生動素材。

  產業智能化裡有潛能。看京津冀,三地合力共造“一輛車”,來自天津、河北的數百家關鍵零部件企業為小米汽車提供配套支持,十幾萬台新能源汽車從小米汽車北京工廠銷向全國。在長三角,一台弧焊機器人,軸承來自溫州,伺服電機產地衢州,減速機為蘇州出品,下線一台“全長三角造”機器人隻需12分鐘。產業集聚為培育新興產業提供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供應鏈支撐,產業向新又為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提供抓手,這樣的互動釋放巨大潛力。

  應用多元化裡有潛能。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還得益於需求牽引。超大規模市場和完整產業體系,讓我們發展新興產業具備了場景豐富的獨特優勢。國產大模型在落地應用方面百花齊放,加速服務千行百業﹔人形機器人持續演進,競相走出實驗室,進廠“實訓”﹔自動駕駛技術不斷成熟,一輛輛“聰明的車”駛上“智慧的路”。豐富的應用場景給新興產業提出了許多新課題,也帶來強勁驅動和寶貴的推廣機遇。

  以更大視角看,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扎實推進,為數字經濟提供了廣闊舞台﹔數字娛樂、在線教育、直播及短視頻購物等新型消費蓬勃發展,持續帶動著高技術服務業的進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穩步推進,不斷激發數字經濟的潛力。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新增數字經濟等調查內容,結果顯示,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新興產業拔節生長。立足獨特優勢,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國經濟還將打開新空間、創造新可能。

  新領域新賽道往往是“無人區”,需要制度供給的持續跟進。比如,數據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生產要素,潛在價值大、發展變化快。2024年以來,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不斷推進,《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等多項制度文件接連落地,為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提供政策支撐。圍繞新動能發展的堵點卡點,加強政策保障,方能助力企業跑出創新加速度。

  我國發展正處在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一些傳統動能在減弱,但又有一些新動能在茁壯成長。乘勢而上,更好捕捉產業變革風向、抓住時代機遇,力促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新興產業“獨木成森林”,未來產業“小樹快成長”,定能把各方面有利因素轉化為發展新動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添動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2日 05 版)

(責編:楊光宇、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