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人民論壇)

尹雙紅
2024年06月24日06: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冰川雪山、河湖濕地、草地森林,青海生態系統豐富多樣,風光壯美,是資源寶庫,也是生態屏障。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強調:“青海承擔著維護生態安全的重大使命,產業發展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培育體現本地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為內蒙古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點題,指出“要注意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搞大呼隆,一哄而起”﹔面對長江沿岸省份,強調“有所為是發展,有所不為也是發展,要因時而宜”……在多個場合,習近平總書記以“有所為、有所不為”為地方發展把脈定向。諄諄告誡裡,蘊含著智慧,體現著遠見。

  把握有所為與有所不為,關鍵是站在什麼角度看問題。隻有站在國家的、全局的角度考慮自身發展定位,而非盯著腳下的、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才能找准發展方向。錨定“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湖北宜昌著力破解“化工圍江”,推動沿江134家化工企業關、轉、搬,向高端產業發展。一家磷化工企業培育壯大微電子新材料等優勢產業,產品從論噸賣到論克賣。實踐証明,增強大局意識、戰略意識,就能找到發展的破題之策和乘勢之舉,實現“以一域之穩為全局之安作出貢獻”。

  地方的發展條件千差萬別,發展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不顧實際鋪攤子,“撿到籃子裡都是菜”,對發展就會弊大於利。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內蒙古立足“頭頂有風光、腳下有煤炭”的能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能源,實現了從“羊、煤、土、氣”到“揚眉吐氣”的蝶變。浙江溫州洞頭灘涂資源豐富,發展光伏項目,短期內就能帶來可觀收入,但考慮到可能影響岸線美觀,建設過程也會影響生態,最終將項目擱置,轉而推進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退取舍之間,是“為”與“不為”的科學考量。隻有一切從實際出發,把發展需要和現實能力統籌起來,才能做到進退有據、取舍有道,找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既胸懷“國之大者”,又考慮“一方水土”,保持定力,避免一哄而上,同時腳踏實地,看准了便加油干,就能將自身資源、稟賦、優勢轉變為發展動能,開辟新賽道,孕育新希望。

  當然,時與勢不是一成不變的,“為”與“不為”也會互相轉化。過去,西部地區的貨物多數先向東運至沿海城市,再經海運通達世界各地。過長的物流周期,曾讓一家企業放言再也不承接生鮮貨物了。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深入推進,中歐班列暢通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通,這家企業改變了主意,生鮮產品又成為其貨單上的常客。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以發展的眼光審時度勢,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主動應變,定能更好把握“為”與“不為”的時度效,始終站穩腳跟、搶佔先機。

  “為”與“不為”的選擇背后,是對發展為了什麼的回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根據自身實際在大局中找准定位,“為”與“不為”才能殊途同歸,共同為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24日 04 版)

(責編:袁勃、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