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荒漠化治理的中國智慧(人民論壇)

尹雙紅
2024年06月18日06: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藍色的光伏板,擋住了太陽直射,減少了水分蒸發、降低了風速,加上定期清洗形成的水澆灌,黃色的不毛之地上,綠意開始鋪展……在我國西部的不少荒漠化地區,正在奏響“黃+藍=綠”的神奇變奏曲。

  故事並沒有結束。野草瘋長會影響發電效率,還可能引發火災,於是羊上場了,成群結隊的羊,在藍色的“海洋”中悠然吃草……“光伏羊”新模式,發展了清潔能源、治理了荒漠化,還幫農牧民增加了收入,“一舉三得”的巧思,成為我國治沙智慧的生動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對科學治沙提出明確要求,強調“不斷創新完善治沙模式”“因地制宜、科學推廣應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防沙治沙猶如“滾石上山”,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斗爭,既需要苦干的精神,也需要巧干的智慧。

  在與黃沙的反復較量中,內蒙古磴口探索出“以樹擋沙、以草固沙、以光鎖沙”的方法,庫布其實行“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板間養殖”,新疆柯柯牙在防護林網中套種蘋果、核桃、紅棗等經濟林“以林養林”……正是一個個行之有效的模式,推動重點治理區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我國走出了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中國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模式之所以有效,關鍵在因地制宜。沙漠邊緣和腹地、上風口和下風口、沙源區和路徑區,不同類型地區,沙化土地特點和水資源承載能力不盡相同。同樣是庫布其沙漠,南緣干旱,則飛播灌木密植造林﹔北緣有水,則種植喬木鎖邊林﹔中部依托穿沙公路、孔兌,營造護路林、護堤林﹔在腹地的丘間低地和地下水位較淺的區域,則建設綠島、綠洲。從具體情況出發,運用系統思維,宜喬則喬,宜草則草,宜灌則灌,宜沙則沙,發展符合實際的治沙模式,才能鋪展人沙和諧新畫卷。

  在寧夏中衛騰格裡沙漠,聞名於世的“治沙魔方”麥草方格,便誕生於此。如今,這裡的植樹工人幾乎人手一把新“神器”——“干”字形的鐵制植苗工具。它直接把苗木根系送入45到50厘米深的濕沙層,讓苗木成活率提高了25%,植苗效率提高了一倍。這個“神器”,正是一名治沙人休息時用木棍“拄”出來的。翻開三北地區的治沙手冊,引水拉沙、鎖邊固沙、螺旋鑽種植法、節水容器種植法……一個個正在發揮大作用的“土辦法”,無不是人民群眾心血和智慧的結晶。實踐是最好的課堂,群眾是最好的老師。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治沙創新就有了源頭活水。

  陝西神木,毛烏素治沙造林基地,90后小伙張至立志“當沙漠裡的一棵樟子鬆”。大學畢業后,他成為一名治沙人,組建起4人的科研團隊,在微生物研究方面進行攻關,“如果成功在林下種植赤鬆茸、牛肝菌等食用菌,每畝可以增加六七萬元林下經濟的收入。這就能夠引導更多人投入到植樹造林事業中來。”從防沙到治沙再到用沙,當治沙與致富有機融合,當新一代治沙人開始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沙裡掘金”“點沙成金”,荒漠化治理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今年6月17日是第三十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態問題,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持之以恆抓好防沙治沙工作,不斷創新完善治沙模式,一定能創造更多防沙治沙新奇跡,讓美麗中國綠意更濃、成色更足,為全球荒漠化防治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8日 04 版)

(責編:岳弘彬、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