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服章之美綻新彩(人民時評)
挑條馬面裙,配上素色襯衣,做個發簪盤發,在古風景點打卡,同爛漫山花合影……這個春天,中式穿搭受到青睞,成為游園踏春的一道風景。
提起中式服裝,人們可能會想到立領、對襟、盤扣等設計,棉麻、真絲、夏布等面料,提花、扎染、刺繡等工藝……這些經典元素,共同成就其典雅端庄。如今受歡迎的中式服裝,多保留了傳統服飾的大體形制和諸多元素,但卻並非簡單復制,而是結合當代審美和著裝習慣進行了改良。比如,有的設計師對旗袍的腰線和下擺做寬鬆處理,方便人們日常穿著﹔有的廠商對馬面裙面料組織和壓褶工藝進行調整,使其便於機洗。在傳承基礎上融入現代風格和技術工藝,既不失復古優雅的質感,更添時尚活力、好看又好穿,賦予了中式服裝新的生命力。
一段時間以來,在消費市場上,以漢服為主要代表的中式服裝一直不乏擁躉。近期,隨著馬面裙等走紅、出圈,“新中式”服裝迎來爆發式增長。從旅游景點到城市商圈,從婚禮儀式到朋友聚會,中式穿搭愈發常見。這體現在供給端——訂單源源不斷,廠商開足馬力、加緊趕工﹔反映在銷售端——在商場門店、線上直播間,相關產品成為暢銷款。有數據顯示,在山東曹縣,今年以來漢服網上銷售額超12億元,1—2月馬面裙銷售額超5億元。從款式設計、材料選擇,到生產加工、包裝營銷,中式服裝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款式更時尚、價格更親民,實現了銷量、口碑雙豐收。
“新中式”走紅,為文旅融合打開了新思路。以漢服為例,除了漢服生產銷售,漢服租賃、寫真拍攝等周邊產業也蓬勃發展,還與劇本殺、演繹劇目等有機融合,給消費者帶來新體驗。比如,在陝西西安大唐不夜城周邊,漢服館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為消費者提供化妝造型、跟拍攝像等全套服務﹔在河南洛陽,應天門遺址博物館打造演藝劇目《唐宮樂宴》,游客不僅可以換上漢服體驗詩、樂、茶、禮等傳統文化,還能搖身一變成為劇中人。這說明,在產品創新、業態創新、場景創新上下功夫,因地制宜推動文旅融合,既能讓傳統文化“活”起來,也有利於挖掘消費潛力、拓展市場空間。
“新中式”受追捧,離不開新興消費群體的壯大。從表面上看,年輕人往往對潮流文化和時尚元素比較敏感,也樂意為商品的美學體驗、文化價值買單。由更深層次去觀察,作為平視世界的一代,他們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感與生俱來、與日俱增。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彰顯個性品位的“新中式”,自然能贏得他們的喜愛。不只是年輕消費群體,著眼未來,隨著熱度的走高和供給的不斷豐富,“新中式”將收獲越來越多年齡段消費者的關注。
服飾是文化禮儀的載體,“國潮”服飾彰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越來越多的“國潮”服飾現身大街小巷、融入百姓生活,無形中加深著人們對中式美學的理解,提升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如今,在國際T台秀場上,帶有中國元素的服裝設計頻頻亮相,映照著中華文化走向更廣闊舞台。讀懂“新中式”熱度背后的審美價值和文化意義,在傳承創新中賡續中華文脈,我們一定能讓服章之美綻放新光彩,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10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