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期待人人會急救、敢急救(金台隨筆)

王 洲
2024年03月22日06: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23年11月,北京市重點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電子地圖正式發布上線。打開“北京120”微信小程序,點擊首頁上的“重點公共場所AED電子地圖”,系統會自動顯示附近的AED設備位置,並通過電子地圖指引使用者找到相應設備。有網友點贊:“AED是搶救心臟呼吸驟停患者的‘救命神器’,這個功能讓挽救生命有了坐標。”目前,北京市已實現重點公共場所配置5000台AED的目標,其中地鐵站、火車站、各級各類學校已實現AED全覆蓋。

  不只是北京。廣東省深圳市啟動“公眾電除顫計劃”,截至2023年底,全市AED達43397台,成功救治89名心跳驟停患者。今年江西省各級紅十字會將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投放1000台AED,並開展不少於75萬人次的應急救護培訓。各地加快提升AED設備的覆蓋度,彰顯了對保障生命安全和完善急救體系的高度重視。同時要看到,與龐大的人口基數相比,我國急救設施配備和掌握救護技能的人員比例依然較低。《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21年披露數據顯示,我國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的普及率僅1%左右。這警示我們,提高社會急救能力、織密織牢全社會的急救之網依然任重道遠。

  就拿AED來說,發生危急情況時能迅速找到急救設備是第一步,但“有得用”“找得著”與“用得好”之間並不能畫等號。一項調查顯示,受訪者中了解且會使用AED的不到兩成。事實上,AED設備的使用並不復雜,使用方法可以概括為九個字“開電源,聽它說,跟著做”。硬件設備操作簡便,為何多數人連呼“不會”?問題正出在“知”與“行”的短板上。

  先說“知”,在一些人看來,心臟呼吸驟停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概率很小,萬一發生還可以叫救護車,自己學習掌握沒有必要。但事實上,我國心跳驟停總體發病率達十萬分之97.1,且有上升趨勢﹔每年約有55萬人心源性猝死,其中大量發生在醫院之外。心源性猝死救援有“黃金4分鐘”的說法,如果等待專業救護人員趕到,可能錯過最佳救護時間。也正因如此,加強宣傳科普,讓“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十分重要。

  再看“行”。如果沒有經過相關培訓,加上特殊情況下環境的影響、心理的波動,一個人在他人遭遇意外時果斷進行急救的確不太容易。缺乏實操經驗,即便有詳細的急救設備使用說明,仍可能產生“怕添亂”“怕出錯”等顧慮,造成真正遇到需要救助的情況時“不敢”急救、“不會”急救的局面。

  提升社會急救能力,既要持續提高公共場所和家庭急救設備的配備率,也要強化人群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讓急救培訓從“選修”成為“必修”,讓更多人學得精、用得准、做得對。被稱為“好人條款”的民法典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給善人善舉以充足底氣。提升全民急救能力,離不開良好法律環境和社會氛圍的有力支撐。

  全民普及急救知識和技能,是共建共享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推進人人學急救、會急救、敢急救,定能織牢急救之網,更有力保障生命安全。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22日 05 版)

(責編:白宇、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