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讓問題APP感受到切膚之痛

10月31日,“7款APP全網下架”的消息沖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據報道,2023年10月7日,北京市通信管理局通報本市部分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並要求整改。截至目前,仍有7款APP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現予以全網下架處置。其中包括永升活、越劇迷、新浪米、建筑英才網、外送幫、樂乎公寓、衛和健康。另外,還有9款APP存在問題,包括速8酒店、高旅縱橫、老司機模擬器等。
綜觀這些被通報的APP,無一例外涉及侵犯用戶權益的行為,例如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強制用戶使用特定功能、頻繁彈出廣告等。一言以蔽之,這些APP不是為了服務公眾,而是存心給公眾添堵。
根據全國APP技術檢測平台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國內市場上監測到活躍的APP數量為261萬款。僅在今年5月份,安卓應用商店上的應用累計下載量達到359億次。時至今日,每個人的手機裡都有大量APP,每個APP在下載安裝時都會提出一定使用權限的要求。但是,有些APP毫不顧及功能需要,一上來就要求下載安裝者提供個人信息,並將此作為“商業資源”予取予奪。更有甚者,通過“偷梁換柱”“強制捆綁”“靜默下載”等方式欺騙誤導用戶下載安裝。
近年來,為治理問題APP、規范個人信息使用,相關部門付出了不少努力。從法律法規上看,完善了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了個人信息“最少夠用”的基本原則,為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劃出了紅線。從市場監管層面看,從2019年12月至2023年2月,工信部累計通報27批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逐一列出詳細問題,嚴格限期整改,並對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APP進行下架處理。
今年2月,工信部印發《進一步提升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兩提升”:提升用戶服務感知、提升行業管理能力,著力構建“全流程、全鏈條”綜合治理體系。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各部門應加強協同,構建完善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用戶參與的共治格局,為群眾提供高質量的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
問題APP層出不窮,一方面在於某些APP開發運營者習慣於劍走偏鋒,另一方面則在於相關法規政策要求並未覆蓋研發、推廣和運營全流程。巨大的收益面前,某些APP開發運營不免利令智昏,抱著僥幸心態在違法違規的邊緣試探。鑒於此,有必要持續加大曝光和處罰力度,讓問題APP感受到切膚之痛。另一方面,分發平台作為連接APP開發運營者和用戶之間的橋梁,不僅有必要嚴格APP上架審核,而且有必要完善在架APP巡查制度,不給問題APP留下任何可乘之機。
問題APP不僅損害個人權益,而且破壞網絡安全,理應露頭就打。監管部門“把好關”,分發平台“守好門”,“全流程、全鏈條”綜合治理之下,對於APP開發運營者也是一種有益的提醒:違規必受嚴懲,要想走得遠,必須行得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