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第三屆人民網評大賽>>優秀作品

凝心鑄魂 奮進新征程 第三屆“人民紅”網評大賽參賽作品

厚積文化“軟實力” 賦能發展“硬支撐”

向柔慧
2023年09月22日14:26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文化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是鑲嵌在中華文明血脈中的基因密碼,它根植於鄉土,承載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價值體系,記錄著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點點滴滴,凝聚著炎黃子孫綿延千年的時代記憶。新時代的文化唯有緊隨社會發展的潮流,方能在傳承創新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作為青年一代,我們更應承時代之風雲,會古今之變化,把握時代脈搏,樹立發展眼光,培育創新精神,講好中國故事,書寫新時代中華文化新輝煌。

筑牢文化之基,將文化傳下去,要做到“內煉其心”。五千年歷史的文明中國擁有著悠久而漫長的文化,這些逐漸形成、不斷演進的獨特民俗風貌和觀念形態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獨有韻味。有形的物質在變,但無形的精神情感需要賡續和傳承。我們要讓文化如春風化雨般潤物無聲、滋養人心。以被評為“中國民間藝術文化之鄉”的汨羅市長樂鎮為例,這裡傳承了一項千年的元宵節民俗活動“長樂抬閣故事會”,這是一種族群、家庭、地域的文化,充滿原生態與煙火氣,彰顯長樂人骨子裡的娛樂精神與文化自信,它增添了古鎮的文化底蘊,擴大小鎮的知名度,更帶動了本地經濟發展。因此,作為青年干部,要主動學習傳統文化,充分汲取蘊含其中的精華,古為今用、活學活用,讓傳統文化在21世紀迸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更好發揮文化的指引作用,實現青年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向奔赴”。

描繪文化之色,讓文化活起來,要做到“外塑於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已經成為當代文化繁榮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支撐力。青年,作為當前的生力軍、將來的主力軍,他們不是“兩創”實踐的圍觀者,也不是“兩創”成果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推進“兩創”的重要參與者。青年京劇演員果小菁用短視頻傳播國粹藝術,展示傳統京劇的魅力﹔“90后”小伙辜國強偶然接觸到花絲鑲嵌技藝並迅速愛上了這門古老的手藝,拜師學成后以創新的手段重塑老技藝,將“中國式浪漫”演繹到極致﹔宋代點茶非遺代表傳承人范俊雯把茶館搬進直播間,展示點茶的禪意與藝術美感。青年一代要善於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點,讓傳統文化成為可觸摸的歷史,彰顯中華文化獨特魅力。

奏響文化之曲,讓文化走出去,要做到“和而不同”。文化是血脈傳承的氣質,是深入骨髓的品格,是為人處世的風范,更是對外交流的窗口。暨南大學聲海工作室,以聲為媒,匯聚青年聲音,講好中國故事。“‘聲海’,意即聲音的海洋,聲傳四海。”聲海通過講好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先進文化三大系列中國故事的音頻內容,以及“青年聲音意見領袖”孵化計劃,面向全球傳播中國的文化強音、愛國心聲、時代之音,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至五洲四海。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要堅持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也要秉持開放包容的原則,通過與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實現融合創新。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增強主體意識、樹立對話意識,用青春智慧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回首看,泱泱大國海納百川﹔視當下,文化強國蓄勢待發﹔展未來,文化強盛光芒萬丈,在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背景下,我們青年一代要拿出“隻爭朝夕,不負韶華”的魄力,“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厚積文化“軟實力”,賦能發展“硬支撐”。

(責編:徐玉涵、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