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科研論文“量質齊升” 自主創新之路越走越寬廣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透露,2022年,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59種期刊刊發的論文總數為54002篇。其中,中國發表的論文數為16349篇,佔世界總量的30.3%,首次超過美國排在世界第1位。
論文是科技創新成果的一種表現形式。從論文總數穩居世界第一,到如今各學科最具影響力期刊論文數量登上世界第一,我國科研論文呈現“量質齊升”態勢,見証我國基礎研究整體實力顯著加強,在全球創新版圖的影響力不斷提升。相關統計顯示,從2022年中國SCI論文的國際引用情況來看,美國引用中國論文的數量最多,在引用中國論文最多的10個國家中,G7國家佔一半。基礎研究過去常被視作薄弱環節,如今這項短板正逐漸被補齊,我國成為了國際前沿創新的重要參與者和重要貢獻者。
撫今追昔,這是非凡的壯舉,這是壯麗的征程。從“向科學進軍”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到建設創新型國家,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我國科技創新沿著正確軌道前行,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越走越寬廣。特別是新時代這十多年來,我國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科技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當前,我國已經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開啟了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的新階段。
無論是企業技術突圍還是國家戰略突破,隻有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才能行穩致遠。2013年至2023年,中國在農業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工程技術、材料科學和數學6個學科的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在世界第1位,另有9個學科論文的被引用次數排在世界第2位。這充分表明,我國知識創新和原始創新已經從模仿和跟蹤向自主創新過渡,在部分領域開始扮演引領者的角色。繼續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
從研究層面看,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基礎科學、原始創新往往孕育重大突破,但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突破、收獲成果的,格外需要營造支持大膽創新、允許埋頭創新、包容創新失敗的科研環境。我們既要重視期刊影響力、論文轉載數,同時也不能搞“惟論文論”“惟轉載論”,堅決糾正價值追求扭曲、學風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問題。加快提升學術治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科學的學術評價體系,才能形成推進基礎研究的強大合力。
從應用層面看,創新過程是一個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過程,基礎研究對經濟社會發展起著基礎支撐和前瞻引領作用。基礎研究既要“立足”實驗室和論文出成果,也要“走出”實驗室和論文要效益。一方面,基礎研究要注重應用牽引、堅持問題導向,特別是要弄通關鍵核心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解決好科技成果轉化程度不高、與產業發展“兩張皮”的現實問題,在朝著“科學強、人才強”目標邁進的同時,努力實現“技術強、工藝強”、助力“產業強、經濟強”。
當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一支數量龐大、素質過硬的科研人才隊伍,同時有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這是我們在科技創新領域彎道超車的底氣所在、信心所在。著眼基礎研究的規律,把科學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研成果應用在中國式現代化中,我們一定能將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