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財評

人民財評: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筑牢洪澇災害“防波堤”

鄭 岩
2023年08月11日10:48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水利工程是為了控制、調節和利用自然界的水源,以達到除害興利的目的而興建的各種工程。近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指出:“加強北方地區水利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提高水旱災害防范應對能力。”財政部、水利部8月4日緊急下達京津冀水利救災資金4.5億元,8月10日再次下達中央水利救災資金15.05億元,支持受災地區及時恢復水利工程防洪功能,切實保障防洪安全。

近期受台風和強降雨影響,部分地區遭遇嚴重洪澇災害,當前汛期仍未過去,后期還有台風登陸、局地強降雨的可能,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任務繁重。立足眼前,應落實落細防汛搶險措施,嚴防發生次生災害。著眼長遠,應加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從根本上防止洪澇災害卷土重來。從江河湖泊堤壩、水庫,到涵閘、泵站、河道工程等,完善水利工程有助於提升河道泄洪能力、增強洪水調蓄能力、確保分蓄洪區分蓄洪功能、提升洪水風險防控能力。

加強北方地區水利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是國家水網建設的必然要求。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要求加快黃河、海河、鬆花江等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加快推進黃河、海河等流域重要蓄滯洪區建設,對北方水利工程建設提出明確要求。根據規劃綱要部署,今年上半年我國新開工水利項目數量達到1.76萬個,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為歷史同期最多,北方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跑出加速度,對於保障國家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加強北方地區水利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也是補短板強弱項的題中之義。目前,我國七大流域基本形成以水庫、河道及堤防、蓄滯洪區為主要組成的防洪工程體系,但有的流域洪水“蓄”“排”能力還不高,監測預警體系不完善,部分堤防不達標。受台風“杜蘇芮”影響,海河、鬆花江流域等地部分水利工程設施損毀嚴重。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既是為了災后重建、設施修復,更是為了完善提升、應對風險。我國水旱災害頻發,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區易受流域性洪水、強台風等沖擊。尤其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劇,發生災害性天氣的頻率增加,導致原先較少受洪澇影響的北方地區同樣面臨巨大風險。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標准勢在必行。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水利建設一失萬無。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發展工程、安全工程,水利工程建設必須樹立底線思維、極限意識,加快建設。一方面,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規模大、投資需求高,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應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方法,推動工程盡快開工。另一方面,質量是工程的生命,必須營造質量監督高壓態勢。今年上半年,水利部對全國在建水利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開展質量安全監督檢查,檢查工程項目超過5000個,並嚴格督促責任單位落實整改,充分發揮了警示震懾作用。

全球氣候變化,我國北方地區降水量近幾年明顯增大,全國上下對北方地區洪災和水利工程加強建設的認識也不斷加深。正所謂“防患於未然”,做好防大汛、抗大洪的充足准備,就能為搶大險、救大災減輕壓力。將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快完善由河道及堤防、水庫、分蓄洪區等組成的現代化防洪工程體系,定能筑牢洪澇“防波堤”,為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提供有力的防洪安全保障。

(責編:趙靜、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