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在農業強國建設中擔當作為走在前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工作始終高度重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總體部署,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系統闡述了建設農業強國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黑龍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決扛起農業大省、糧食大省的使命責任,加快推進農業強省建設,努力在農業強國建設中擔當作為、走在前列。
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農業強國就沒有整個現代化強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建設農業強國,承載民族復興的夢想,構筑國家富強的根基,體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擔當。我們要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向著建設農業強國的目標奮勇前行。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我國是人口大國、農業大國,建設農業強國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理想願景。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重農強農惠農,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農業強國的美好前景。黑龍江歷經70多年的開發建設,實現了由“北大荒”向“北大倉”的歷史巨變。我們要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農業強國的夢想變為美好現實。
農業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從來沒有一個強國是靠別人解決吃飯問題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形成新糧食安全觀,帶領14億多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各種不確定難預料因素明顯增多,在糧食安全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痺大意。黑龍江2022年糧食總產量1552.6億斤、佔全國11.3%,連續13年居全國首位。我們要堅持把多種糧、種好糧作為重中之重,當好國家最穩固、最可靠、最堅實的“大糧倉”。
鄉村興則國家興,農民富則國家富。鄉村不僅是農業生產的空間載體,也是廣大農民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故土。當前,農民收入整體水平不高、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落后於城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必須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村具備現代化生活條件,農民全面發展、過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生活。我們要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堅持中國特色,堅定走自己的路。建設農業強國,既要遵循農業現代化一般規律,體現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共同特征,又要從我國國情出發,立足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農耕文明的歷史底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要求,堅定不移走體現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之路。黑龍江農業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得天獨厚的堅實基礎和有利條件。我們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建設農業強國的內涵特征和基本要求,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切實抓好農業農村工作,在農業強國建設中積極探索、勇於實踐、闖出新路。
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黑龍江、關注黑土地,要求我們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殷切囑托,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努力在農業強國建設中率先突破、作出示范、當好排頭兵。
大力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黑龍江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必須強化為黨分憂、為國種糧擔當意識,堅決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我們要堅持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落實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與基層抓糧積極性。全力實施千萬噸糧食增產計劃,為全國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提供強有力支撐。加強黑土耕地保護利用,完善水利工程設施。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發揮國產高蛋白大豆種植主力軍作用,高標准建設國家粳稻口糧戰略保障基地、玉米和大豆優質糧源生產基地,為更有底氣、更為安全的“中國糧食”作出更大貢獻。
大力實施大食物觀實踐行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黑龍江森林面積21萬平方公裡,有6000多個天然湖泊、100多種野生魚類,農業生產物質資源豐富,大食物觀實踐空間巨大。我們要有序擴大林下經濟用地規模,發展壯大森林食品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建設生態森林食品供應基地。大力發展冷水漁業養殖加工,建設冷水魚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堅持設施農業和露地種植雙輪驅動,提升設施農業規模化標准化水平,建設寒地果蔬生產基地。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做優做精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生物產業,推動食物來源由傳統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
大力實施現代農業振興行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黑龍江是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最大的省份、達到1.47億畝,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在98%以上,主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種植面積佔比87%,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9.5%,發展現代農業具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們要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產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以技術創新為支撐發展科技農業,加強佳木斯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推進“數字+生物+農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強種業科技創新,建設省級數字農業平台,打造全國數字農業示范區,積極推廣農機智能監測終端、大馬力拖拉機等現代裝備,爭創國家高端智能農機裝備推廣應用先導區。以生態優勢為依托發展綠色農業,大力推廣綠色標准化生產,穩步擴大綠色有機食品認証面積,建設全國最大的綠色糧倉、綠色廚房。以標准化生產為基礎發展質量農業,完善農業地方標准體系,加強食品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構建“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體系。以市場營銷為牽動發展品牌農業,開展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加強品牌宣傳推介,進一步放大“黑土優品”優質農產品品牌影響力,讓全國人民吃上更優質、更綠色、更安全的龍江食品。
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實現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是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提高農村居民生活質量、讓農村留得住人的必然要求。黑龍江實現農村現代化任務還比較艱巨,我們要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堅持縣域統籌,推動村庄規劃編制全覆蓋,科學確定村庄布局和建設邊界。加快道路、電力、通信、物流等基礎設施和防疫、養老、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鄉村衛生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聚焦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治理,開展美麗宜居村庄示范創建,逐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弘揚敦親睦鄰、守望相助、誠信重禮的鄉風民風。
大力實施農民增收行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黑龍江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富集,發展鄉村富民產業具有良好基礎。我們要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做好“土特產”文章,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把更多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鼓勵支持農民創業創新,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共同富裕路上決不讓一人掉隊。
匯聚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資源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涉及的行業多、領域廣、群體大,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匯聚全社會資源力量,推動農業強國建設行穩致遠。
健全黨的全面領導落實機制。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縣委書記要當好“一線總指揮”,建立領導責任、工作推進、督導檢查、考核評價推進落實機制,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加大農業戰線干部教育培訓力度,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提高政策理論水平,成為領導“三農”工作的行家裡手。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建成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
健全人才支撐機制。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堅持本土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鼓勵人才向農村流動,吸引高等學校和職業學校畢業生、外出經商務工人員、城鎮退休人員等入鄉返鄉創業興業。打通城市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行業人才下鄉服務通道,搭建志願服務平台,建立健全城鄉、區域、校地間人才培養與交流合作機制,吸引更多人才投身農業強國建設實踐。
健全投入保障機制。建設農業強國,需要強有力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投入。發揮財政優先保障作用,完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推廣“農業大數據+金融”支農模式。健全政府投資與金融、社會投入聯動機制,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設立鄉村振興基金,支持鄉村產業發展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健全全社會廣泛參與機制。建設農業強國是全社會的共同事業。大力宣傳黨中央關於農業強國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戰略部署,發揮智庫和專家學者決策咨詢作用,加強農業強國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理論和政策研究,營造重農強農的良好輿論氛圍。深入實施“萬企興萬村”行動,動員國有企業、非公有制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商會)、志願服務團隊等多方面力量參與支持農業強國建設。
(作者為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21日 0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